北部4歲女童罹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已治療好轉

 |2024.03.19
241觀看次
字級
疾管署19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為北部一名4歲女童,防疫醫師林詠青(圖)表示,該案3月初出現呼吸道症狀,後因身上發現紫斑再度就醫時已有敗血性休克,所幸經治療後已好轉。圖/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訊】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北部4歲女童3月初有呼吸道症狀,因出現紫斑再次就醫,已有敗血性休克,幸經治療已好轉,匡列19名接觸者給予預防性投藥。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天在疫報記者會上說明,個案為北部4歲女童,無特殊潛在疾病,3月上旬咳嗽、鼻塞、發燒、腹痛、嘔吐、全身無力,多次至診所就醫未改善,13日因身上出現紫色斑點再次就醫,抽血發現發炎指數高、凝血功能異常,已有敗血性休克。

林詠青說,女童在醫院發生痙攣、意識改變情況,因疑似腦脊髓膜炎,醫生進行通報,後續經檢驗確診,經治療,目前已沒有發燒、意識清楚且可自主呼吸,轉一般病房治療。經疫調已匡列同住、非同住家人及校園接觸者共19名,均無出現相關症狀,已全數給予預防性投藥,並持續進行健康情形追蹤。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國內今年累計1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國內統計2015年至2023年,除2017年曾發生群聚外,每年確診病例數皆少於10例;個案感染年齡以25到64歲為多(占33%),並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B型最常見。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的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僅親密或長時間接觸才可能有效傳播。林詠青指出,一般健康人約5%到10%在鼻咽部位可能帶菌,帶菌者中又僅1%可能發展成侵襲性疾病,潛伏期約2天到10天。

主要症狀,林詠青說,為發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出血性皮疹等,也可能出現昏迷和譫妄,病程發展快,致死率可達4成,就算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致死率仍可達10%到15%。1歲以下嬰兒,臨床症狀較常只會發燒、嘔吐,或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不一定會有頸部僵直等典型症狀,較不易察覺。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冬春之際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應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過度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並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以降低感染機會;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圖/疾管署提供

圖/疾管署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