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不開刀 治好五十肩脊椎病

陳玲芳 |2024.03.18
1470觀看次
字級
西醫治療疼痛種類很多,包括保守療法、介入療法、微創治療或手術等,但某些疾病如脊椎病、效果常常不甚理想,若接受手術,又有高風險的疑慮。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據衛福部統計,肩頸痠痛患病率約55%,超過一半人口在一生中曾有過肩頸痠痛的經驗。 中醫創新療法小針刀,疼痛可以受到舒緩,改善患者身體、心理健康,提昇生活品質。

近年來,科技不斷創新,中醫在疼痛治療領域,也有長足的進步。中醫「針刀療法」(俗稱小針刀)對於骨科疾病疼痛治療,不論文獻報告或臨床經驗,都有很好的療效,透過針刀療法可以達到筋骨同治,相輔相成,療效加倍。

五十肩患者福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邱榮鵬,昨(17)日於台北中醫師公會記者會中,分享五十肩病案例;五十肩又稱沾粘性肩關節炎,為惱人又漫長的慢性疾病,病程可長達一至二年;按照疾病發展順序,可以分成三期,即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復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邱榮鵬。圖/邱榮鵬提供

症狀初期,大多數病人都會覺得靜止時比活動時痛,晚上睡覺比白天工作時痛。早期診斷不易,疼痛時好時壞,也不影響生活起居或工作,但經過數月後,患者肩關節疼痛加劇,且活動範圍開始受到限制。「患者愈是不敢動,沾黏也會愈嚴重,肩部也會愈疼痛,變成惡性循環,造成生活極度困擾。」

邱榮鵬說,中醫傳統治療係以「針灸」與「推拿」兩大方向進行,近年來透過「針刀療法」可大幅縮短病程和減少疼痛,尤其對第二期「僵硬期」效果顯著。透過鬆解肌腱骨頭沾黏處,和肩關節囊攣縮處,鬆筋減壓,患者瞬間感到舒服,關節活動也大幅提升;再透過中醫獨特的推拿手法,對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

邱榮鵬醫師指出,中醫傳統治療係以「針灸」與「推拿」兩大類方向進行,近年來透過「針刀療法」,可大幅縮短病程、減少疼痛。圖/邱榮鵬提供

腰椎病先找痛點

全生中醫診所院長陳朝龍,也分享腰椎病案例,指出腰痛或稱「下背痛」是中西醫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以腰痛為例,將軀幹橫切面分成左腹、右腹、左腰及右腰四個象限,進行檢測,找出主動收縮時疼痛最明顯的肌群,所謂的「起始痛點」,做為治療的最主要部位。

陳朝龍醫師指出,腰痛或稱「下背痛」,是中西醫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圖/陳朝龍提供

陳朝龍指出,透過針刀治療可以剝離組織沾黏,同時透過局部拔罐、放血促進組織的增生,類似西醫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增生療法,可以促進沾黏的組織重新修復,達到止痛和組織重生的效果,將二者結合臨床應用,可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腰傷初期如何自救?陳朝龍說,應盡量臥床平躺、屈膝、墊枕頭,放鬆全身肌肉。能躺不要坐;保持身體溫熱,可沖泡熱水澡;適時就醫。

腰傷初期如何自救?陳朝龍醫師說,應盡量臥床平躺、屈膝、墊枕頭,放鬆全身肌肉。圖/陳朝龍提供

頸椎病迎刃而解

新和診所院長蔡德祥,也分享頸椎病案例。他表示,頸椎疾病,一般常見症狀為肩頸痠痛,四肢痠、抽、痛、麻,常感沒有力氣,嚴重的病人,甚至會癱瘓、大小便失禁,必須格外謹慎。

曾任北榮心臟內科醫師,擁有中西醫師雙證照的蔡德祥說,對西醫來說治療困難的各型頸椎疾病,「只要有小針刀,就能輕鬆地迎刃而解」。圖/蔡德祥提供

曾任北榮心臟內科醫師,擁有中西醫師雙證照的蔡德祥說,西醫治療疼痛種類很多,包括保守療法、介入療法、微創治療或手術等,但某些疾病如脊椎病、效果常常不甚理想,若接受手術,又有高風險疑慮。

蔡德祥指出,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和腰椎病最大不同,在於頸椎病治療,幾乎不用西醫注射輔助治療,單純小針刀療效就甚佳,不但可止痛「治標」,也可筋骨塑型「治本」。尤其是對西醫來說治療困難的各型頸椎疾病,「只要有小針刀,就能輕鬆地迎刃而解」。

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與長期姿勢不良,常有肩頸痠痛問題。圖/pexel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