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不開刀 治好五十肩脊椎病 陳玲芳 |2024.03.18 語音朗讀 14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西醫治療疼痛種類很多,包括保守療法、介入療法、微創治療或手術等,但某些疾病如脊椎病、效果常常不甚理想,若接受手術,又有高風險的疑慮。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據衛福部統計,肩頸痠痛患病率約55%,超過一半人口在一生中曾有過肩頸痠痛的經驗。 中醫創新療法小針刀,疼痛可以受到舒緩,改善患者身體、心理健康,提昇生活品質。近年來,科技不斷創新,中醫在疼痛治療領域,也有長足的進步。中醫「針刀療法」(俗稱小針刀)對於骨科疾病疼痛治療,不論文獻報告或臨床經驗,都有很好的療效,透過針刀療法可以達到筋骨同治,相輔相成,療效加倍。五十肩患者福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邱榮鵬,昨(17)日於台北中醫師公會記者會中,分享五十肩病案例;五十肩又稱沾粘性肩關節炎,為惱人又漫長的慢性疾病,病程可長達一至二年;按照疾病發展順序,可以分成三期,即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復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邱榮鵬。圖/邱榮鵬提供症狀初期,大多數病人都會覺得靜止時比活動時痛,晚上睡覺比白天工作時痛。早期診斷不易,疼痛時好時壞,也不影響生活起居或工作,但經過數月後,患者肩關節疼痛加劇,且活動範圍開始受到限制。「患者愈是不敢動,沾黏也會愈嚴重,肩部也會愈疼痛,變成惡性循環,造成生活極度困擾。」邱榮鵬說,中醫傳統治療係以「針灸」與「推拿」兩大方向進行,近年來透過「針刀療法」可大幅縮短病程和減少疼痛,尤其對第二期「僵硬期」效果顯著。透過鬆解肌腱骨頭沾黏處,和肩關節囊攣縮處,鬆筋減壓,患者瞬間感到舒服,關節活動也大幅提升;再透過中醫獨特的推拿手法,對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邱榮鵬醫師指出,中醫傳統治療係以「針灸」與「推拿」兩大類方向進行,近年來透過「針刀療法」,可大幅縮短病程、減少疼痛。圖/邱榮鵬提供腰椎病先找痛點全生中醫診所院長陳朝龍,也分享腰椎病案例,指出腰痛或稱「下背痛」是中西醫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以腰痛為例,將軀幹橫切面分成左腹、右腹、左腰及右腰四個象限,進行檢測,找出主動收縮時疼痛最明顯的肌群,所謂的「起始痛點」,做為治療的最主要部位。陳朝龍醫師指出,腰痛或稱「下背痛」,是中西醫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圖/陳朝龍提供陳朝龍指出,透過針刀治療可以剝離組織沾黏,同時透過局部拔罐、放血促進組織的增生,類似西醫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增生療法,可以促進沾黏的組織重新修復,達到止痛和組織重生的效果,將二者結合臨床應用,可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腰傷初期如何自救?陳朝龍說,應盡量臥床平躺、屈膝、墊枕頭,放鬆全身肌肉。能躺不要坐;保持身體溫熱,可沖泡熱水澡;適時就醫。腰傷初期如何自救?陳朝龍醫師說,應盡量臥床平躺、屈膝、墊枕頭,放鬆全身肌肉。圖/陳朝龍提供頸椎病迎刃而解新和診所院長蔡德祥,也分享頸椎病案例。他表示,頸椎疾病,一般常見症狀為肩頸痠痛,四肢痠、抽、痛、麻,常感沒有力氣,嚴重的病人,甚至會癱瘓、大小便失禁,必須格外謹慎。曾任北榮心臟內科醫師,擁有中西醫師雙證照的蔡德祥說,對西醫來說治療困難的各型頸椎疾病,「只要有小針刀,就能輕鬆地迎刃而解」。圖/蔡德祥提供曾任北榮心臟內科醫師,擁有中西醫師雙證照的蔡德祥說,西醫治療疼痛種類很多,包括保守療法、介入療法、微創治療或手術等,但某些疾病如脊椎病、效果常常不甚理想,若接受手術,又有高風險疑慮。蔡德祥指出,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和腰椎病最大不同,在於頸椎病治療,幾乎不用西醫注射輔助治療,單純小針刀療效就甚佳,不但可止痛「治標」,也可筋骨塑型「治本」。尤其是對西醫來說治療困難的各型頸椎疾病,「只要有小針刀,就能輕鬆地迎刃而解」。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與長期姿勢不良,常有肩頸痠痛問題。圖/pexels 前一篇文章 台灣藥技攜手新加坡 開發幹細胞生產技術 下一篇文章 6大高血糖警訊 不留意恐昏迷 熱門新聞 01談經典之鑰 肯定我是佛2025.10.2602【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2025.10.2603國道唯一紅綠燈路段 將改高架道2025.10.2504峨眉湖畔茶席 品茗賞美景2025.10.2505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③2025.10.2506佛光山在家戒會 海內外戒子行佛2025.10.2707白宮宣布 習川會10月30日APEC 峰會登場2025.10.2508【小土豆日記】泡麵來襲2025.10.2709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2025.10.2510藝術鐘林2025.10.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勤刷牙反蛀牙? 醫:並非愈用力愈好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睡眠好常運動穩定代謝 身體不發炎大腦不早衰 作者其他文章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