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國際社工周活動,向民眾宣導社工師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圖/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聽見鄰居疑似有兒虐家暴事件,可以上網爆料嗎?老人居家與生活照護如何健全?身心障礙鑑定怎麼申請?各種醫療與病人之間互動與溝通問題,都仰賴社會工作師(社工師),居中扮演重要的協調與溝通角色。
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王美淑表示,在建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絡環節中,社工師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舉凡老、弱、病、死,所有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協調,都是社工師的服務範圍。
每年3月的第3個星期二為「世界國際社工日」,為突顯社工師在醫療場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宣導民眾對社工師的正確認知,馬偕醫院11日起一連五天舉辦「社會工作‧為世界帶來改變」國際社工周活動。
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在活動開場致詞表示,馬偕早在1956年即成立社會工作室,是全台最早設立此類部門且具有組織化運作的教會醫院,配合醫院的屬性與特色,從早期山地巡迴義診、籌措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痲瘋病人免費特別門診起,「一步一腳印」為台灣弱勢族群寫下燦爛的服務歷史。
爾後更協助發起創立兒童燙傷、安寧照顧以及早產兒三個基金會,1996年,台北馬偕更成立全國第一家「受暴婦女危機處理示範中心」,以重視受暴弱勢個案。
張文瀚指出,全民健保實施後,社工師也從心理輔導、家庭支持、經濟補助功能,擴增至更為全面的社會資源整合與轉介,在醫院裡扮演著籌劃、募資、人力的重要樞紐。
馬偕兒童醫院院長許錦城表示,「兒少保護」是近年來極為重要的社會議題,馬偕兒童醫院於2015年獨立增設「兒少保護小組」,就是期待以兒童及少年為主體、以家庭為中心,結合社區資源或機構一起合作,提供更優質的醫療照護與保護,為確保孩子健康安全成長環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