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中)生日與霍金(右)逝世均在圓周率日。呈現圓形的愛因斯坦環影像由哈伯望遠鏡(左上)和韋伯望遠鏡(右下)拍攝。圖/天文館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每年3月14日是慶祝圓周率誕生的節日,台北天文館今日表示,從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南宋的祖沖之,一直到現代超級電腦,都在追求圓周率這個神奇數字的極限,最新的計算已經達到小數點下10的14次方位,成為人類所知最精確的數字。
天文館說,在宇宙中,π的蹤影也無所不在,例如星體的形狀、弦的振動函數、統計學上的常態分布。天文館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數字,在1988年將3月14日訂為圓周率日(π-Day),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出生與霍金(Stephen Hawking)逝世恰好也都在這一天,為π日再添科學傳奇。
1879年π日出生的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黑洞」的存在、「重力透鏡」與「重力波」等現象,當時還沒有人明白愛因斯坦的論據且科技也無從證實,但百年後都一一獲得驗證。
2018年π日逝世的霍金,則是以愛因斯坦的理論為基礎,提出讓黑洞蒸發消失的「霍金輻射」,以及證明宇宙大霹靂是愛因斯坦方程式的必要條件,在宇宙論的發展上帶來突破性的建樹。兩人的成就均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天文館表示,圓周率是最重要的常數之一,但設立圓周率日的意義不僅在歌詠數學的美妙,也紀念這兩位在宇宙學上留下不朽貢獻的偉大科學家,以啟發後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續探索宇宙的真相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