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香裡 憶端午

◎梁淩 |2008.06.25
704觀看次
字級

端午那天,起了個早,一出門,就與那群艾草們相遇。

賣艾草的是個老農,一臉褶痕裡,填滿小麥色的陽光。他坐在石階上,悠閒地吸著菸,圍著他的,是成捆的艾草,堆得小山似的。

便宜啊,一塊錢兩把,野生的。看到我盯著草看,他便說。

我問,你從野外一枝枝割來的?他說,是的,現在的艾草不多了,很難採的。於是,便買了兩把。

我不知道艾草是否是野生的,但我更願意想像他尋尋覓覓,在山林溪澗徜徉的樣子。

總感覺,艾草是不應該被人養的,就像蘭花,只適合長在深谷幽澗,長在《詩經》裡,香在《離騷》中。它有著菊一樣的葉子,綠上面是絨絨生長的白,是山野間霧氣,在夜裡悄悄地氤氳?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是《詩經》裡的艾草。是在某一個清晨,露水尚未乾,霧氣還沒散,一個沉浸在愛情中的女子,站在艾草叢裡,踮著腳,四下裡望呀望:那個採艾草的意中人啊,分手一天不見,好像隔了整整三年,今天,你來不來啊…艾草,更像是一種相思草,愛情草。

我把買來的艾草掛在門口,不為驅蚊,也不為避邪,只是喜歡那種香味,苦香,似蒿草,像野菊,這香氣,能使人在鋼筋水泥裡,想起林泉月色裡的蛙鳴。

這艾草,不光有文化,好聞,還可以吃。記得小時候,偶爾咳嗽,母親會把這種叫「艾」的葉子切碎了,打在雞蛋裡,放些薑花炒了吃,一種很獨特的苦香,使我至今還常常懷想。

在端午,除了艾草,同樣香的,還有那粽子的衣,綠綠的,裹著團雪白。一個家在南方的朋友說,包粽子的葉,不是普通的竹葉,而是箬竹葉,這種葉子,清香。也有些地方,用葦葉裹粽子,或用楝葉,荷葉,不過,還是箬葉最香。

箬葉一般生長在河床,綠蓬蓬的,一叢叢,一簇簇,端午時節,葉子漸長,卻還不曾老,二八年華,正好採來裹粽子。

箬葉,是唐詩裡的葉子。很容易使人想起:「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看來,這香香的竹葉,除了裹粽子,還有實用價值,做斗笠!遮陽擋雨且不必說,還可以隔雪,雪天裡戴著它,披上蓑衣,扁舟一葉,去獨釣寒江雪。

與端午有關的植物,還可以是很多很多。先生說,他小時候,每到端午,一大早,他母親便吩咐他到野外採「五色草」。就是五種草,隨意地採,採來了掛在家中,避五邪。他常遊走在溪畔,採來黃蒿,白蒿,艾草,薄荷等,放在家門口,等草乾了,燒成灰,裝起,哪兒流血了,抹點兒止血。

在這個瀰漫著草香的節日裡,我還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屈原。

想起屈原,便想起他筆下的那些香草們:江離、辟芷、秋蘭,留夷、杜衡、芳芷…好多,我其實也不認得它們,或者,縱相逢,亦不識,但這,並不影響我在這些花草間沉醉,染香,體味一種高馳和孤獨。

我想,如果屈原汩羅江有知,看到江上飄著的粽子,定不會再吟唱:「世混濁而莫餘知兮。」那包著箬葉的粽子,和山林間的木蘭秋菊們,是親密的姐妹,一同呼吸著山林野氣,多麼契合他靈魂的高潔。他的知已,原是很多很多的,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歲月河。

端午,香草詩歌的端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