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地球生命最佳成長溫度 編譯/韋士塔 |2024.03.09 語音朗讀 7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化石紀錄顯示,在20℃的環境中物種滅絕的狀況最少。圖/美聯社高溫乾旱會抑制物種的多樣化程度。圖/美聯社20℃是許多生物多樣性指標的關鍵溫度。圖/法新社研究顯示最適合地球物種生存的溫度是20℃。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議題備受關注,也促使研究人員對最適合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溫度範圍產生興趣;科學家依據已發布的研究報告進行系統性比對,推測最適合地球上各種形態生命存在的溫度是20℃。對人類來說,20℃的環境相當舒適,一旦溫度升高,人類的工作效率就會降低,因為釋放多餘的熱量需消耗人體的能量。儘管有許多物種能在遠高於或遠低於20℃的環境生存,但整體而言,在空氣及水中生存的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數量,仍以20℃的環境為最多。紐西蘭的研究團隊指出,生物體維持自身功能完整性並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稱為「生物作用」(biological process);生物作用包含許多化學反應或其他與生命形式的延續、轉化有關的事件,並且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但溫度過高時,生物作用會從峰值迅速下降。研究小組指出,海洋物種的數量可以說明生物作用及溫度之間的關聯。海洋生物的物種數量最多的地區並非在赤道,而是在亞熱帶地區。此外,從2萬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期以來,赤道地區的海洋生物物種數量正加速下滑,原因是海洋的溫度愈來愈高。研究人員把物種數量與平均氣溫進行比對,發現物種數量下滑的狀況,都出現在溫度超過20℃的地區。此外,澳洲塔斯馬尼亞(Tasmania)的研究,模擬微生物、多細胞生物的生長速度後發現,生物作用最穩定的溫度也是20℃。這幾項發現,促使研究人員開始收集世界各地的資料,尋求溫度與生命的關聯模式;研究團隊調查加拿大、蘇格蘭、德國、香港及台灣的資料後發現,20℃是許多生物多樣性指標的關鍵溫度,不僅限於海洋物種。氣溫高於20℃會導致各種多樣性關鍵指標下降,包括海洋及淡水物種對低氧的耐受性、藻類生產力、魚類的捕食率等。塔斯馬尼亞大學生物統計學教授兼高級研究員寇克雷(Ross Corkrey)指出,以全球範圍來說,許多物種雖然已進化到可在高溫或低溫下生存,但生物作用最穩定、最高效的溫度仍是20℃。這個溫度,可以大幅提高細菌、多細胞動植物等生命的物種豐富度。此外,化石紀錄也顯示,在20℃的環境中,包括海綿、腕足動物、軟體動物、海星、海膽、蠕蟲及甲殼類動物,較少出現滅絕狀況。寇克雷把這項研究結果稱為「20℃效應」,並表示這將有助進一步了解溫度如何影響生物作用、物種數量、分布以及生命進化。他表示,只要物種能夠改變其活動範圍以適應全球暖化,就有機會避免因氣候變遷而滅絕。這種效應,對海洋物種來說最有可能實現,但陸地物種的風險較高,因為城市建設、農業與其他基礎設施已大幅改變自然景觀。 前一篇文章 奈米摻黃金 治帕金森氏症 下一篇文章 機器人外骨骼 改善身障生活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簡單手術 再配戴相關眼鏡 就能刺激視覺 黃斑部病變 黃金奈米粒子幫你找回光明成本降低 耐刮擦 附著力高 18小時滅菌 新型抗菌塗料 防院內感染利器海外46萬噸垃圾流入 零廢棄物計畫失利 土耳其淪垃圾國屋頂設排水溝 多重過濾 逾300社區採用 公寓新雨水收集系統 轉化潔淨飲水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 作者其他文章簡單手術 再配戴相關眼鏡 就能刺激視覺 黃斑部病變 黃金奈米粒子幫你找回光明成本降低 耐刮擦 附著力高 18小時滅菌 新型抗菌塗料 防院內感染利器海外46萬噸垃圾流入 零廢棄物計畫失利 土耳其淪垃圾國屋頂設排水溝 多重過濾 逾300社區採用 公寓新雨水收集系統 轉化潔淨飲水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