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今天拍板草案,限縮10種輕微違規不予民眾檢舉、不記點,遭路權團體批評大舉開放違規,漠視弱勢用路人性命。圖/侯永全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行政院會今天拍板草案,限縮10種輕微違規不予民眾檢舉、不記點;交通部曾於4日邀集民團討論修法內容,但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會仍批政府大舉開放違規,漠視弱勢用路人性命,將開啟一連串的街頭陳抗行動;交通部長王國材回應,接下來立法院審查仍可以討論。
去年6月30日上路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放寬民眾檢舉項目,新增13項共計59項違規開放民眾檢舉,同時增加違規記點數制度;交通部表示,道安雖有改善,但各界反映已影響違規的基層司機駕駛及民眾工作權利與生計,並造成執法量能龐大負擔,亟需修正。
行政院會今日通過交通部擬具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1、第63條、第63條之2修正草案,條列10種「最高罰鍰新台幣1200元以下輕微違規」限縮不予民眾檢舉;當場舉發案件始予記點,逕行舉發(包含科技執法及民眾檢舉案件)就不予記點;自費參加講習扣抵違規點數2點,由一年1次為限,提高至一年2次(4點)。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騎機車手持行動電話、倒車未顯示燈光或不注意行人、大型車倒車無人在後指引,都是非常危害道路安全的違規樣態,無法理解行政院竟然會通過該項目不得檢舉。
針對草案中限縮部分地點臨停及違停不予檢舉,行人零死亡指出,完全開放違規停車在「人行道、行人穿越線、路口、公車站、消防栓」等地,不僅侵害弱勢用路人權益,更對守法駕駛不公、變相放任違規,在這些地方一但發生意外都會是嚴重死傷的事故,質疑這樣的政策回頭,跟去年執政黨給出2030死傷減半的承諾,可說是完全地背道而馳。
行人零死亡表示,「於身心障礙專用停車位違規停車」甚至也列入不開放,在為違規者大開後門之虞,連身障者權益也犧牲,是最不能理解的;難道職業駕駛有違規停車的需求,身障者卻沒有合法停車的權利嗎?執政黨口口聲聲說在意身障者權益,為何通過如此侵害身障者基本生存權的政策。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民眾檢舉制度是因應台灣在我國警力不足,警察檢舉只佔了總體舉發量的三分之一,檢舉違規是弱勢用路人所能採取自我救濟的最後手段,也是是對抗違規人心理的制衡機制,目的是制衡違規行為。
行人零死亡說,記點制度更是因應台灣沒有駕駛人回訓制度,也遲遲未有駕訓改革,無法有效管控取得駕照的不良駕駛人,目的是淘汰不良駕駛。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在周一的會議中不斷地表達嚴正抗議及堅決反對,並針對「人行道、行穿線、路口」違規停車,以及併排臨停,提出調高罰緩的訴求,不僅未被採納,交通部反而還無視陳抗,硬拉民間團體背書,營造「民間共識」的風向強行通過;對此,將會開啟一連串的街頭陳抗行動。
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李威爾指出,對基層計程車駕駛而言,日常有3個臨停狀況是嚴重影響生計,包括路口10公尺、併排臨時停車及公車站10公尺,這三個違規臨停其實都不是計程車駕駛個人主動的行為,而是必須配合乘客方便上下車。
李威爾表示,此次行政院公布微罪不記點,對計程車駕駛是鬆了一口氣,過去半年職業駕駛在這3個臨停點面臨被檢舉、記點、罰款的壓力,感謝行政院及交通部針對不適的法規適當做調整,他也再次強調,違規不是合理的,但在法律制定下,都要考慮每個行業跟交通安全上的平衡。
交通部長王國材則回應,這是現階段道路交通環境改善前的權宜調整,希望在道安與民怨中找到平衡點,但接下來立法院審查仍可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