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然
文/徐然
遠遠地看見小葉羽狀密生複葉,還有圓球狀的花序,正是兒時常見的含羞草,記憶中不論森林、鄉村路邊,經常可見含羞草蹤影,因為對生存環境適應好,生命力特別強健,有時野草叢生的荒地也長滿含羞草。
被種植在室內的含羞草,在窗邊晒著暖暖的太陽,伸手輕輕觸碰,葉子立即閉合起來,這是葉柄基部的葉枕充滿水分,當受到外力碰觸時,水分會從葉枕流向葉炳,葉枕瞬間癱軟,而這時羽狀小葉失去葉枕的支持,會閉合往下低垂,像個害羞的少女,這也是它被稱為「含羞草」的由來。
記得小學進行戶外教學,含羞草獨特的生理習性,常常讓大家愛不釋手,即便現在早已遠離調皮好玩的年紀,對含羞草依然習慣性地伸手碰觸,看葉子突然依序閉合的樣子,很是療癒;靜靜等待幾分鐘,羽葉又恢復張開,欣賞纖細羽葉時,似乎能感受含羞草的敏感與細膩,忍不住對它多一分憐惜。
含羞草生命頑強,走在校園或公園都能發現它的蹤影,株型柔弱清秀,粉紫色花朵淡雅秀麗,不知道是哪位有心人在辦公大樓種植含羞草,卻是我生活中偶然驚喜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