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材料系教授賴盈至(中)團隊發明自發電、沒有形狀束縛、可隨意變形的觸覺面板。圖/中興大學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你我每天使用的手機面板雖然便利,卻有不可伸縮等限制。為讓機器人也能擁有觸覺,中興大學材料系教授賴盈至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具有自發電力、可隨意變形等特色的觸覺面板,不只能依照應用需求而變形,還有望實現機器人皮膚,應用於人機介面、元宇宙互動面板、義肢皮膚等,應用潛力相當多元。
像是未來可將觸覺面板覆蓋於義肢的手臂上,藉此幫助配戴義肢的民眾也能擁有觸覺能力、重獲新生。研究成果刊登於二月的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引起國際關注。有極大的應用潛力。研究成果刊登於2月份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興大表示,要實現機器人的觸覺十分困難,因為目前的觸覺面板,如手機面板,剛、硬、不可伸縮,更不可能機器人的軀體或運動隨意變形;此外,傳統面板需要電池的電力供給,才能作用;要實現大面積、大範圍的機器人觸覺皮膚是極為耗能也是一大問題。
賴盈至表示,可任意變形、自發電的觸覺面板,原理是利用自然靜電操作,稱為奈米發電機技術,由於靜電可以存在各種材料中,所以搭配可伸縮的材料選擇,實現不受拘束的觸覺面板。
與過往技術最大的突破在於此次的發明實現多通道、屏蔽技術,可以屏蔽掉過去電路的干擾,使得大面積、多點位的觸覺面板得以實現。目前,這項技術已經證實可以滿足互動式觸覺面板、機器人皮膚、智能鞋墊、可變形鍵盤等各種人機介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