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南普陀寺全素席

文/朱振藩 |2024.02.26
27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廈門市的南普陀寺,其寺院內的「普照樓」,設有素菜館,能燒「全素席」,盛名播宇內。而在廈門大學旁亦有一間分店,建築富麗堂皇,也供應全素席,號稱素菜第一,我曾在此用餐,佳餚滿案,技藝精巧,意趣盎然。

話說該寺一老尼,在上世紀文革時被迫還俗返家,住地隔鄰婦女,其名為劉寶治,兩人相處融洽,遂將寺院素菜傳授由她繼承。待文革結束後,老尼姑已過世,劉氏入寺供職,主持其素菜館,在精益求精下,增添食材輔料,主要有豆類、麵類、鮮蔬(含竹筍、芋頭等)、蕈類,以及當地的荔枝、龍眼、菠蘿等水果。素料素做,味鮮形美,亦在養生,逐漸打響名號,廣受各界歡迎。

起初的菜色,比較樸實無華,如「當歸麵筋湯」、「雙菇」、「千層腐皮」、「炒米粉」、「芋泥」、「花生湯」等等,雖烹技細膩,味醇可口,但無名人加持,終究只是平常。

迎來的第一位貴人,是詩人學者郭沫若。他對「當歸麵筋湯」情有獨鍾,見此湯一半是白色麵筋,一半是褐色香菇,猶如半輪明月沉江底,乃賜名「半月沉江」。除寫了一首詩外,還將菜單上的菜名重新排列組合,編製成韻詩:「千層腐皮紅醋麵筋,南普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長生果仁,酸滷菠蘿香甜炸酥。」

此湯汁清而鮮,甘爽且吐芬馨。我曾品嘗過兩次,確實非尋常者可比。

繼踵而至的,乃知名書法家趙樸初,本身亦是中國佛家協會會長。他為南普陀寺山門題寫「鷺島名山」四個大字後,再賦詩云:「鷺門海上耀明珠,波漾山光畫不如。喜見列車衣帶水,裝滿春意上燕都。」隨後品嘗素菜,對「香菇米粉」這道甚覺新穎而別致,特命名為「絲雨菰雲」。

此外,尚有一些菜名,亦出自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及文人雅士,其著者有「千層百頁」、「前程似錦」、「大好河山」、「彩花迎賓」、「南海金蓮」、「香泥藏珍」、「鳳葉蓮台」、「雙珍獻瑞」、「佛國袈裟」、「雪映銀浪」、「白果香滷」、「珠圓玉潤」、「梅雪爭春」、「金藤葡萄」、「天涯碩果」等,充滿著祝賀、禪味及詩情畫意,寓意與佳餚爭輝,既體現名人效應,又豐富了文化底蘊。

這些名菜,均以形似色豔、技藝超群見長。

比方說,「千層百頁」是用豆腐皮捲香菇、胡蘿蔔、花生醬,接著入油鍋炸,炸透即呈一層層的葉片相裹,鮮美爽滑夠味;「彩花迎賓」是個冷盤,用赤、白、黃、碧、藍五色蔬菜,分別炸酥後簇擁小籃中,旁置蘿蔔酸,色彩絢麗、剔透玲瓏,中看又好吃。

又比如「南海金蓮」,頗費工夫,豆腐先行搗碎成泥,再置勺裡灌入輔料,需經八道工序始成;「雙珍獻瑞」是道湯菜,選用杏鮑菇和牛肝菌,再添入中藥材,經過煨煲而成,湯亦妙藥,養生頤神,食之舒泰;「佛國袈裟」主料為竹笙(一名僧帽菌),其狀為長條,內裡則中空,外觀似袈裟,故取此為名;「珠圓玉潤」則以荔枝狀裝盤,小巧可愛、誘人饞涎,食罷怡暢。凡此種種,極具巧思。

女主廚劉寶治潛心鑽研割烹之道,菜名超過百種,甚能推陳出新,加上名流讚賞,遂被譽為「素菜女狀元」,領一時之風騷,至今仍被稱頌,成為素菜傳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