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製燈提燈樂趣多

文/宋隆俊 |2024.02.23
228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台語的鼓仔燈,就是花燈。元宵節有小過年之稱,提鼓仔燈自是重頭戲。但物資缺乏的年代,鼓仔燈大多是自己動手做,造型爭奇鬥豔,若做得太難看會被同伴笑。

記得童年時,常見的鼓仔燈種類有:關刀燈、銅管仔燈、菜頭燈、紙花燈以及火把。舊鐵罐變身鼓仔燈,製作簡單又環保,也堅固防風雨,若保存得當,可連用幾年不會壞。

菜頭燈,也是環保燈籠,點上紅燭很美。點燃蠟燭後,會發出一股淡淡的蘿蔔清香味,提久一點,內部菜頭肉也幾乎被烤熟。

製作菜頭燈要有點技巧。蘿蔔先用刀劃出一個口,挖出蘿蔔肉,再細刮,挖得過程中皮不能破,也不能太厚,否則透光度不夠。製作菜頭燈有個好處,挖出的肉可熬湯及做為食材。很重要的是,最好提燈籠前三小時內才製作,不然,菜頭挖空剩空殼,水分容易蒸發就會回縮變形。柔和燭光從薄透白皙的菜頭燈籠透出來,是別具一格的美麗燈光。

紙花燈,有不同花色,材質輕便,都是小小朋友提的。然而,小朋友走路搖晃不穩,蠟燭很容易傾倒著火,提燈籠就變成火燒鼓仔燈啦!

火把,竹棍頂端塞入泡過臭油破布即可,亮度夠,但有危險性,當囝仔王的大哥哥們才能持拿,一把當隊伍前導,一支壓後。

元宵節當天,天一暗,孩童們會主動聚集村前,帶頭的一定是大哥哥們。鄉下路燈很少,漆黑風狂,大哥哥們總是故意帶去荒郊野外,非常恐怖刺激。如果天氣好,十五月娘來照路,加上花燈的繽紛亮點,宛如白晝般,很是熱鬧。

提花燈遊行時,大家都會準備番仔火,行進中蠟燭被風吹熄了,可立即重新點燃。隊伍中,忽然傳來哭聲、尖叫聲,不是火燒了紙花燈,就是花燈忽亮忽滅,搞得場景有點嚇人。

元宵節是新年的尾聲,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碗暖呼呼的甜圓仔,祈望閤家平安喜樂,一年健康興旺。很懷念家家戶戶孩子們,一同參與製作鼓仔燈的童年。現代的花燈,幾乎都是現成的紙花燈,只要組裝成型即可,但已失去自製鼓仔燈的樂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