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趙政岷(左起)、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文化部長史哲、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蔡嘉駿、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副理事長張富恭、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常務理事陳冠偉等公協會,共同宣布成立「出版產業研究委員會」。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蔡嘉駿,今(19日)在2024台北國際書展展前記者會宣布,將與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公協會共同成立「出版產業研究委員會」,未來將以季報及1年2次定期重點數據,即時提供出版產業所需的產業調查數據。
文策院表示,「出版產業研究委員會」的成立,是盼能提供快速、客觀與準確的產調數據,即時反映產業現況,供業者掌握趨勢,提高市場反應能力,有效支持和協助台灣出版業的發展。
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趙政岷對此表示支持,並認為有助於提高出版業者對市場的洞察力,並加強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李再星指出,委員會將有助於改善出版產業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為出版業者提供更準確的市場訊息;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則表示,委員會的成立能協助出版業者更深入了解市場趨勢和行業發展方向。
文策院表示,參考其他國家的出版業調查經驗,日本是由屬於「全國出版協會」的「出版科學研究所」負責,研究所從中盤商(如東販)及出版社獲取實體書銷售數據與電子書資料,並定期發布上一年的完整數據年報,也提供季刊和電子月報。
韓國的「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則是每年公布前一年的調查結果,依照業界需求,公布8家上市公司在上半年的銷售總額,其中「出版流通綜合數據庫」由出版社、批發商、物流公司和書店法人等代表組成的委員會來運作。
日韓的出版產調機制,皆與業者、專家合作,掌握穩定的數據來源。與日韓出版產業生態不同,台灣出版業者多為中小型企業,大型上市櫃公司少,缺乏公開的財報資料,為讓調查能貼近產業實際發展狀況,符合市場樣態,因此特別成立出版產業研究委員會。
文策院指出,委員會將有3個面向的革新:第一,借重委員們的專業,除了既有的產業調查,也會延伸更多研究方法,客觀呈現數據資料;第二,加速數據發布時程,除了提供季報(如網路書店聲量、定價優惠價等),一年內定期提供兩次重點數據(如新書上架、銷售排行榜等),即時反映產業現況,符合業者需求;第三,委員會將針對不同議題,與多家專業機構合作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