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17) 從滿洲鐵路到朝鮮鐵路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4.02.16
684觀看次
字級
載運滿鐵車廂的日本貨船 1930年代,日本車輛會社將滿鐵車廂以貨船海運到釜山,再吊上岸,以陸運方式送往滿洲。在製造、規格以及交通網絡上,日本鐵道當局有計畫地將國鐵、鮮鐵與滿鐵逐步一體化,因此最早鮮鐵和滿鐵的機車和車廂等配備均在日本製造,並以貨船運到釜山。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朝鮮鐵路三等車廂內部 1930年代,朝鮮鐵路三等車廂,由於鮮鐵與滿鐵規格相當,因此也有相當完善的設施。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滿鐵「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三等車廂內部 1930年代,滿洲鐵道「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三等車廂,內部座椅有沙發椅墊。「亞細亞號」行駛於大連和哈爾濱之間,被視為當時世界上最快速的高級列車之一。車廂全部為密閉式窗戶,採用新式空調系統,不會有濃煙的問題,且為了保證列車速度,只掛6節車廂。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滿洲鐵道之旅的浪漫情懷 1930年代,一位日本文人坐在「亞細亞號」頭等艙的「展望車」內,看著窗外逐漸遠離的景致,充滿著浪漫的情懷。由於日本政府大肆宣傳,許多日本知識分子抱著浪漫的想像來到滿洲,留下許多文學作品,滿洲的鐵道之旅也是其中的重要主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滿鐵超特急列車的氣勢 1930年代,滿洲鐵道超特急列車由「新京」(長春)出發,開向大連。滿鐵宣傳照片中,高級的超特急列車穿越東北原野,氣勢如虹,被日本視為海外殖民地鐵道建設的最高境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鮮鐵輕便車廂 1930年代,朝鮮鐵路輕便車廂。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滿鐵「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二等餐車 1930年代,滿鐵「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二等餐車,掛在三等車廂後面。頭等艙空間寬廣,可在艙內用餐,二等艙則有另外的餐車,且有不同造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朝鮮火車直通滿洲 1920年代,朝鮮鐵路南北縱貫線火車穿越朝鮮半島,採用標準軌距,連結中國東北的火車路線。 1905年,日本帝國控制朝鮮,1910年將其併吞,納為殖民地之後,視其為擴張帝國勢力至滿洲的跳板。因此在短短幾年間,鋪設了京釜(京城至釜山)、京義(京城至新義州)、京元(京城至元山)各線, 完成朝鮮半島的縱貫線和橫貫線。穿越半島南部的湖南線(大田、木浦、群山支線)也陸續通車。 由於鮮鐵的功能不僅在於開發朝鮮半島,加強殖民地建設,更在於直通中國東北,作為日本的戰略鐵道,支援帝國在滿洲的軍事、經濟與社會活動。因此,鮮鐵採用標準軌距,以便與滿鐵連結。1917年,朝鮮鐵路管理權由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手中轉交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日本帝國更大力推動日本、朝鮮和滿洲鐵路交通網絡一體化。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朝鮮火車直通滿洲

1920年代,朝鮮鐵路南北縱貫線火車穿越朝鮮半島,採用標準軌距,連結中國東北的火車路線。

1905年,日本帝國控制朝鮮,1910年將其併吞,納為殖民地之後,視其為擴張帝國勢力至滿洲的跳板。因此在短短幾年間,鋪設了京釜(京城至釜山)、京義(京城至新義州)、京元(京城至元山)各線, 完成朝鮮半島的縱貫線和橫貫線。穿越半島南部的湖南線(大田、木浦、群山支線)也陸續通車。

由於鮮鐵的功能不僅在於開發朝鮮半島,加強殖民地建設,更在於直通中國東北,作為日本的戰略鐵道,支援帝國在滿洲的軍事、經濟與社會活動。因此,鮮鐵採用標準軌距,以便與滿鐵連結。1917年,朝鮮鐵路管理權由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手中轉交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日本帝國更大力推動日本、朝鮮和滿洲鐵路交通網絡一體化。



載運滿鐵車廂的日本貨船

1930年代,日本車輛會社將滿鐵車廂以貨船海運到釜山,再吊上岸,以陸運方式送往滿洲。在製造、規格以及交通網絡上,日本鐵道當局有計畫地將國鐵、鮮鐵與滿鐵逐步一體化,因此最早鮮鐵和滿鐵的機車和車廂等配備均在日本製造,並以貨船運到釜山。



朝鮮鐵路三等車廂內部

1930年代,朝鮮鐵路三等車廂,由於鮮鐵與滿鐵規格相當,因此也有相當完善的設施。



滿洲鐵道之旅的浪漫情懷

1930年代,一位日本文人坐在「亞細亞號」頭等艙的「展望車」內,看著窗外逐漸遠離的景致,充滿著浪漫的情懷。由於日本政府大肆宣傳,許多日本知識分子抱著浪漫的想像來到滿洲,留下許多文學作品,滿洲的鐵道之旅也是其中的重要主題。



滿鐵「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三等車廂內部

1930年代,滿洲鐵道「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三等車廂,內部座椅有沙發椅墊。「亞細亞號」行駛於大連和哈爾濱之間,被視為當時世界上最快速的高級列車之一。車廂全部為密閉式窗戶,採用新式空調系統,不會有濃煙的問題,且為了保證列車速度,只掛6節車廂。



滿鐵「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二等餐車

1930年代,滿鐵「亞細亞號」超特急列車二等餐車,掛在三等車廂後面。頭等艙空間寬廣,可在艙內用餐,二等艙則有另外的餐車,且有不同造型。



鮮鐵輕便車廂

1930年代,朝鮮鐵路輕便車廂。



滿鐵超特急列車的氣勢

1930年代,滿洲鐵道超特急列車由「新京」(長春)出發,開向大連。滿鐵宣傳照片中,高級的超特急列車穿越東北原野,氣勢如虹,被日本視為海外殖民地鐵道建設的最高境界。



《福星台灣》製作的幕前幕後

第四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傳播貢獻獎得主、《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每周五專欄作家徐宗懋,受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鼓勵和實質援助,徐宗懋圖文館從2015年開始進入實體畫冊的出版事業。

3月2日14:00~15:30,出版人徐宗懋將蒞臨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善知識(佛光山台北道場5樓),主講「《福星台灣》製作的幕前幕後」。這套達到台灣畫冊製作最高標準的《福星台灣》,從醞釀、收藏、整理到出版,總共花了約20年的時間;講座並會回顧徐宗懋與星雲大師的奇緣,所經歷的波折和困難、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

歡迎報名參加:https://forms.gle/KDNABFev43pKnRyy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