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單以論文評鑑大學教師的商榷

 |2008.06.23
918觀看次
字級

駐美代表吳釗燮申請回任政大國關中心專任研究員案,校教評會有人質疑吳五年內沒有著作,於是國關中心暫時撤案。各界都用政治解讀此事,此事正是檢討當前大學評鑑教師的好時機。

馬英九總統當年申請回政大任教,卻在系上引起爭議,反馬的教授認為馬英九早已脫離學術圈,相關論文著作不足,不適合回政大。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想回台大,台大以薛脫離學術圈太久,研究成果不多而拒絕。同年,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長期在台大兼任,申請為專任,有人以「他對政策干預太多」為由,擋在門外。前青輔會主委黃德福、監委提名人周陽山、前立委傅崑成、姚立明、馮定國等人,都遇到這個困境,吳釗燮並非特例。

這產生兩個重大問題值得新任教育部長深思改善。

民國九十二年教育部首度針對全國一百五十四所公私立大學及技職校院,統計教師發表的學術論文總篇數,做為評鑑重要參考。結果政大排名第四十一,不但落後淡江、中原、逢甲,還在嘉南藥理、崑山等私立技職學校之後。

受此震撼,各大學開始設下種種指標,包括台大在內,如果五年內沒有論文發表就會不續聘,教師升等也以此為指標,會寫論文的教師成了大學之寶,上課教得好不好,教學認不認真,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全都不重要,完全扭曲了教育目的與本質。

以文史哲為重的大學,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本居劣勢,理工、尤其是醫學的論文特別容易上國際期刊,這是當年中國醫學大學排名極高,而政大名次不佳的主因。這種方式導致目前大學輕人文重科技。科技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指標,但人文才是一個社會的靈魂;科技可以改變社會的外貌,但人文才是支撐社會的骨架。

教師的評比與升等,都以論文為最重要指標,對認真教學、熱心輔導學生者不公、對教實務課程者更不公。教理論者可以升等,教實務者升等受盡岐視。。

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主因之一是學生在學校所學與業界的需求脫節,因此教育部的評鑑固然要讓各大學追求卓越,但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有在社會上立足的本領,兩者應是並行不悖的,大學不能「純學術化」。

吳釗燮能不能回政大,是政大內部的事,我們絕不置喙。只是從大方向向出身政大的教長建言,評比一所大學的指標應多元化,而且受到公平的對待,突出任何一項指標都不宜,尤其對於一些在各項辦學指標上努力不懈的學校,只因學術論文數不夠,就受到否定,極不公平,政大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關大學教師評鑑,不能單以論文數量為標準,尤其是技職學校,例如餐飲科系,不但與論文無關,也與學歷無關,而應以實務為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