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灣蔣公行館修復 日治時期溫浴池重見天日

王淑芬 |2024.02.06
603觀看次
字級
中山大學校園內,昔日的「西子灣蔣介石行館」於修復過程挖掘出日治時期的溫水浴池。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中山大學校園內的「西灣藝廊」是昔日蔣介石的西子灣行館,已被列為高雄市市定古蹟,經過540天的修復,過程中挖掘出距今89年前,日治時期的溫水浴池,伴隨復舊的建築,今(2/6)日啟用,並以「360藝文空間」為名亮相,展現其復古風華與再生。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等人出席啟用儀式。鄭英耀說,此次修復焦點為挖掘出距今89年、珍貴的日治時期溫浴池。當時的高雄觀光館創建初期於館內設有溫浴池供遊客使用,是一座圓形湧泉式的溫水浴池,池中央還有噴水閥,造型獨特。台博會結束後,溫浴作為壽海水浴場設施「溫浴場」,但於行館時期(西元1952年-1975年)遭拆除掩埋,被作為供侍從使用的臥室與浴室,後來再轉為展演空間。

修復團隊將池中填埋物挖除,保留地面以下的浴池構造及磁磚,適度修補破損處,將溫浴池重新鑲嵌於溫浴場空間中,藉以保存創建時期的元素並展示。中山大學規畫要將「360藝文空間」作為藝文展演場域,舉行講座、展覽、演出等。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表示,西灣藝廊建物是1935年(昭和10年)肇建,前身為始政40周年台灣博覽會設置「高雄州觀光館」,作為展示人文、物產與名勝之用。二戰期間為日軍軍官招待所、戰後的西子灣行館、西子灣招待所、先總統蔣公紀念館等。

中山大學於1989年接管,命名為「西灣藝廊」並作為藝文展覽場所,2004年被高市府指定為市定古蹟「西子灣蔣介石行館」。

圖/中山大學提供

2016年強颱莫蘭蒂重創南台灣,經爭取中央經費挹注,2022年6月2開工,在古蹟匠師與職人的努力下,去年12月完工。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指出,在修復過程中,同步考據歷史發展與定位,並申請更名作業,希望更適切彰顯其文化資產及歷史價值,讓這處充滿歷史軌跡的空間回歸到具有人文氣息的公共使用型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