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積木 中國版樂高

 |2024.02.03
1114觀看次
字級
斗栱積木系列 「中國版樂高」創始人劉文輝將複雜精巧的榫卯結構,打磨成積木玩具,木屑紛飛間傳承千年技藝。圖/取自晚峰官網
晚峰亭積木 「中國版樂高」創始人劉文輝將複雜精巧的榫卯結構,打磨成積木玩具,木屑紛飛間傳承千年技藝。圖/取自晚峰官網
紫禁版斗栱積木 「中國版樂高」創始人劉文輝將複雜精巧的榫卯結構,打磨成積木玩具,木屑紛飛間傳承千年技藝。圖/取自晚峰官網
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中國版樂高」創始人劉文輝將複雜精巧的榫卯結構,打磨成積木玩具,木屑紛飛間傳承千年技藝。圖/取自澎湃新聞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用釘子,怎樣才能把各式各樣的小木塊搭成一個完整的個體,答案就是──榫卯。這是中國傳統木作的接合方式,木構件突出來的部分叫「榫」,凹進去的部分是「卯」。榫卯相扣,契合為一,體現6、7000年前古人的設計匠心與智慧。中國大陸浙江杭州有一名工匠劉文輝,在喧囂的網路時代靜心鑽研,將複雜精巧的榫卯結構打磨成積木玩具,木屑紛飛間傳承千年技藝,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被稱為「中國版樂高」創始人。

據史料,早在距今6、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浙江就出現了使用榫卯結構的房屋建築。一榫、一卯相互駁接, 不用一根釘子一片鐵,一座房屋就能拔地而起,歷經地震、朝代更迭,使用上百年、上千年也不會倒塌。

重現原始建築 致敬古代工匠

48歲的劉文輝表示,他在2012年底,首次接觸到榫卯結構的古建築微縮模型,那是1棟1公尺多高的雙層閣樓,搭建得嚴絲合縫。看到它的第一眼起,劉文輝腦海裡閃過一道靈光,「這麼好的東西不該藏在博物館,它應該被更多人接觸」。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直在尋找的方向──把榫卯做成能夠拼搭的積木。

古建築紛繁複雜,榫接結構更是各式各樣。起步階段,他選擇斗栱作為積木原型。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築特有、集榫卯技術大成的特殊構件,上承屋頂,下接立柱,頂天立地。劉文輝從山西老家找了一個木匠師傅,學著做木工,開始純手工打磨斗栱積木。

自稱解碼員  重新解讀古建築

為了更了解斗栱,劉文輝翻古籍、查圖紙、實地考察,甚至去請教專家、聘請工匠。2016年,他考取了中國美術學院的研究生,並創辦杭州晚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後來,他更成立了一個設計、研發、製造團隊,開發的積木產品也從單一的斗栱,向更多元化方向發展。他說:「每個零件都與原始建築近乎一致,包括屋簷上的小瑞獸。這是我們致敬古代工匠及建築藝術的語言。」

「晚峰」被各國媒體稱作「中國版樂高」,劉文輝坦言,他買過多款樂高,希望吸納其中優點,讓大眾更好地玩轉榫卯結構;他形容自己就像個解碼員,把榫卯的祕密、古建築的東西重新解讀,做成大家願意去玩,並符合當下審美及社會文化需求的產物,讓千年技藝不斷傳承發展。

劉文輝說:「第一代產品,我壓在手裡4個多月才賣出一套。現在,我們的斗栱積木賣到了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把斗栱做成積木,是一件沒有人做過的事情,自然充滿了坎坷,但是劉文輝從來不曾懷疑過這條路。

如今,「晚峰」的斗栱積木做到第7代,還在浙江的商場、大學、書店舉辦十餘場研讀活動,年銷售逾20萬套。但劉文輝心裡始終有個「目標」:要把一整套古建築結構從斗栱延伸出來。然而,一座完整的建築積木,需要成千上萬個零件,如何保留建築特色並製作更多的通用零件,是他面臨的最大挑戰。

他說:「古建築是個龐大的課題,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完。我力所能及的只有不斷創新,讓榫卯這項古老技藝昇華為具有時代特徵的創新益智產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