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核反應爐 美拚2030設置

 |2025.08.08
45觀看次
字級
美國太空總署計畫在月球建立安全、高效、可靠的能源,最終登陸火星。圖/取自NASA網站
太空時代,強權爭搶。圖為美國SpaceX發射火箭。 圖/美聯社
美將在月球設核反應爐,圖為月球表面核分裂能源系統構想圖。圖/取自NASA網站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運輸部長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代理署長達菲(Sean Duffy)已發布一項指令,正加速推動在月球與火星設置核能反應爐,力圖在2030年前,發射首套系統,希望搶在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之前,建立太空能源戰略據點。NASA將在半年內選出2家商業團隊,就太空核能反應爐建置計畫提案,並將任命一專責此事務的高層主管統籌。

《紐約時報》4日報導,7月獲美國總統川普指派暫掌NASA的達菲在前述指令提到,中國大陸與俄羅斯計畫2030年代中期於月球設置反應爐,作為中俄打造月球基地夥伴關係的一環。達菲表示,若中俄搶先一步,可能宣布不准他人進入的「禁區」,這將限制美國在該地行動。

美中俄太空競爭 日益升溫

該指令是7月31日發布,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在4日率先報導此內容。達菲表示,為了妥善推進此項關鍵科技,以便有能力支持未來的月球經濟、在火星達成高度能源生產以及強化在太空的國家安全,NASA必須迅速行動。

法新社5日指出,媒體先披露的這項指示內容,是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內,優先進行載人太空探索,而非純科學研究的最新跡象,也透露出,美中俄太空競爭升溫。

此項指令要求,30天內指派一位NASA官員監督在月球設反應爐的作為,並在60天內發布請求,向各公司徵詢提案。該反應爐將被要求至少100瓩的發電量,這足以在美國供電約80戶,並在2029年末準備好發射。

《紐約時報》報導,月球一天的長度約地球的4周,其中2周有持續日照,2周是寒冷黑夜,這種嚴苛的日夜循環,讓太空站或月球基地很難單靠太陽能板與電池來維繫。

該指示指出,此項計畫攸關搶在中國大陸、俄羅斯的合作計畫之先,實現月球核能發電,「自從2024年3月以來,中俄已至少3次宣布計畫2030年代中期前,在月球建立核反應爐。」「第一個達成此目標的國家,就可能宣告一塊排他區,若美國未率先達成,可能妨礙美國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火星電力需求 至少100瓩

不像太陽能,核分裂反應爐可全天運作,對於會經歷一連數周永夜的月球南極,或者火星沙塵暴來說,尤其具有價值。NASA自2000年起,已投入2億美元(約新台幣60億元),研發小型、輕量核分裂反應系統,但尚無任何系統達到可發射階段。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完成3項各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的產業研究,著重發電量40瓩(kW),足供30戶家庭連續10年用電。

至於在火星部署核反應爐,是NASA在2024年12月就已正式拍板;將核能作為火星探測的動力來源,列為人類探索火星必要的7大關鍵決策第一項。根據產業界意見,若要支援包括:資源開採、生命維持與通訊等人類探索長期任務,火星電力需求至少100瓩。NASA設定使用可搭載15噸設備的重型登陸器,並以「做好2030財政年度第一季發射的準備」為目標,意即2029年底發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