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與滿可法師(右)。圖/佛光山提供
文/滿可法師(佛光山澳紐總住持)
敬愛的師父,記得您曾說:「有生必有死,這是必然的法則。」「人間佛教是提倡歡喜的,因此在面對老病死生也要能歡喜接受。」元宵節聽聞您圓寂的消息時,身在澳洲的我,心裡卻久久無法平靜。第一時間,買了回山的機票。在飛機上,與您相處的往昔,如播放電影般,歷歷在目。平日裡師父點滴的提攜、諄諄的教導,弟子至今銘記於心,不敢忘懷,也不願忘懷。
生命的掌舵人
記得剛到佛學院時,自幼生活獨立的我,面對學院無微不至地照顧,很是忐忑。心想:「我尚未為佛教貢獻一分力,卻已享受學院為我提供的免費吃、穿、住、學,我受得起嗎?」尤其在過堂時,看到桌上的豐盛菜食,更是如坐針氈;飯食雖好卻感覺嚥不下去。當時身為院長的您,關心學子生活,每天下午藉由東山籃球場打球的因緣,與我們接心。我因此將內心的不安向師父請示。
我問您:「師父,學院的照顧,令我心生慚愧,我要如何接受這一切?」您則慈悲地告訴我:「以『不迎不拒』的心去接受!飯要吃得下去,心才能發得起來!」「現在的你沒有能力,沒關係,未來你有能力了,就可以回饋大眾,回饋社會。」您的話語,像一顆定心丸,安撫了我。自此,我心安受之,安住學習,增進道業。
最初接觸佛光山,我被師父您身邊的大弟子們的威儀所攝受。進入佛學院之後,班上新出家同學們的言行卻讓我起了煩惱。同樣是大師的弟子,怎麼會差距這麼大?威儀不足,言詞不當,做事也不圓滿。於是,我把這些疑惑,再度向您請示。
您耐心地聽完我的投訴,默不作聲。片刻後,緩緩開口:「很好,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們都不行,那你來好嗎?」您的這番話,如同當頭棒喝,敲打著我傲慢的心。我呆呆地愣在原地,不知道要如何回話。回過神來,竟然自信地回答您:「好,師父!我來。」正是師父您的「棒喝」,激勵我更快地走向出家的道路。
「給」的因緣
1990年,常住派我到澳洲建寺。您深知我追求完美、倔強好強的性格,於是在我領職前,特意叮囑:「滿可,你記住,看到人不如我,那是我的心量不夠;看到我不如人,那是我的智慧不足。」「做人,得理要饒人,無理之下能低頭,才能看到真理。」當時,我並未全然參透您話中的玄機。隨著海外弘法事業的開展,經歷種種境界,學會包容、懂得低頭,才漸漸明白您當年的用心良苦。
您曾叮嚀:「我們得到澳洲政府贈予的土地,就要給當地的人帶去利益。南天寺的建築材料、建築團隊都要是澳洲本地的。要讓澳洲民眾覺得南天寺是他們建的,是他們需要的地方,這樣才能帶動經濟,改變市容,安定人心,文化交流。」回想南天寺奠基典禮那天,滿山上萬的民眾,前來共襄盛舉。建寺過程中,澳洲民眾的友好,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現在的南天寺,每天遊客絡繹不絕。這都是您一路「給」出的因緣。您不僅提供物質上的幫助,也給民眾帶來精神上的安慰和真理的布施,從而使人間佛教的種子得以在澳洲生根發芽。
人間佛教「以人為本」
1996年,常住調派我到新加坡。當時,我拿到一分友寺籌募黃金建寺的簡介,便興致勃勃地向師父您匯報。您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滿可,新加坡的道場要用智慧建起來,不要用金錢堆起來。」您這句話提醒了我道場建設的方向及定位。
道場籌建中,我請示您:祖先堂是否要安置在地下室?您慈示:「要把祖先堂放到最好、最光明的地方。」我於是將新加坡道場的納骨塔以琉璃呈現極樂世界的柔和、光明,安置於道場最高層,自然採光及通風設計,讓人備感清涼,沒有恐懼。信徒也喜歡在此逗留,緬懷親人。透過師父的巧思,所謂「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使大眾感到安心方便的地方。師父對長輩、對往生者的尊敬,您「以人為本」的人間佛教性格時刻提醒著我們,修行人該有的樣子、該做的本分。
就得OK,滿心皆「可」
記得南天寺落成那天,您對徒眾們說:「十年以後的南天寺,要靠教育扎根……」當時的我,覺得十年好遙遠。2001年,為表彰南天寺的卓越貢獻,臥龍崗市政府將南天寺對面的二十九畝空地,以一元的價格捐贈給我們辦教育。
2010年,您叫我回去建大學。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使我心中充滿了疑惑,不明白師父為什麼讓我去建大學。我初生之犢不畏虎地去問您:「師父,為什麼要辦南天大學?」「我為什麼要告訴你為什麼?」瞬間,我覺得是自己唐突了。於是連忙道歉:「對不起,師父,是我冒犯了。」然而,內心的疑惑還是沒有得到解答,便換一種方式又問您:「師父,您心中想要辦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您慈悲開示:「辦大學,是好事,沒有為什麼。只要是好事,就要去做。」我又繼續追問:「那師父您對大學有什麼期許嗎?」「做好事還要有什麼期許嗎?」
在師父您無相布施的慈心悲願下,我的執著、膽怯是那麼的卑微、狹隘。然而,內心依然充滿恐懼。我再一次鼓起勇氣問:「我還是不知道要如何辦大學。」「你去了就知道了。」您的回答是那樣地斬釘截鐵,就這樣結束了這場充滿禪機的對話。當時的我似懂非懂,現在回想起您曾說的:「大學,我們不吃飯也要辦。辦教育是佛教的天職,我們不一定傳播佛教,但一定要教做人,要發揮人性。」事後才明白您深廣的願心與情懷。
2015年初,我在視訊上邀請您來澳洲,為南天大學主持啟用典禮。當時,您身邊的弟子紛紛表示反對,您年事已高,醫生也說不適合長途飛行;說您的身體會吃不消;要聽從醫生的囑託……您卻不顧醫生和弟子們的勸阻,堅定地說:「我的徒弟在澳洲辦大學,我怎麼可以不去支持他們!不去看他們!」說罷,眾弟子們鴉雀無聲,留下視訊這頭鼻酸、哽咽的我。
2015年年3月1日,八十八歲的您,不顧身體的不適,千里赴澳。
看到您浮腫的雙腳,我的內心充滿了愧疚、感恩與感動。我知道師父您這次來,不僅是出於對弟子們的體恤,更是「為了佛教」。為了佛教,您鼓勵辦教育,辦文化;為了佛教,弘法上的辛苦,您都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只要是為了佛教,師父您就一定會去完成。是您念茲在茲的「為了佛教」,成就了南天大學,成就了無數的未來緣。作為弟子的我,又怎麼能不勇往直前,不滿心皆「可」呢?
我還能為您做什麼?
大學啟用典禮結束後,師父與校長進行會談。記得您問校長:「現在,我們的建築已經好了,請問校長,我還能為您做什麼?」校長回覆您:「大師,我們有了好的校舍,還要有好的老師和好的學生。」於是,您毅然決然,以自己的「一筆字」書法所得,贊助一百份獎助學金,以支持南天大學永續發展。
我們以這一百份獎助學金做為母金,並懇請師父允許,將您的名字借給我們,成立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希望藉由您的威德、因緣,使南天大學及佛教的教育事業走得更長、更穩,為人間佛教國際化、普遍化,寫下重要一筆。多年過去了,不少高素質的澳洲人及國際留學生前來南天大學就讀。未來,他們將把人間佛教的智慧帶到社會,影響更多人,涓溪匯海,使人間佛教深耕於西方世界。我想,師父您一定是樂見其成的。
師父,您的提攜如甘露般滋養著我,道也道不盡。我常想,若沒有三寶,我便看不到眾生;若沒有佛教信仰,我便找不到自信;若沒有師父,我便看不到未來。感謝您接納不懂事的我,教育我、成就我。弟子只盼師父您早日乘願再來,與我們再續法緣。我,滿可,盡未來際,發願常隨師父!
師父
有您的夜晚 星光閃耀
您讓我 尋到真我
我是您的分身
敬愛的 師父
您離我們而去
帶走了我們的情誼
在您的悲智中
我心甘情願 一生注定相隨
師父
多少年後 我們才能相見?
願您的再來 使我變得更完整
多想您一直陪伴著我們 叮嚀我們
聆聽您的教誨
師父
懷念您的指導
懷念您傾聽我們的報告
弟子們心中只有您 您的慈心無人能比
多想讓您不離開我們
祈願不要讓我們等太久
師父
佛教需要您的引導
世間需要您的普照
我們需要您的關愛
我想讓您知道
您是我們生命的全部
您是我們的 師父!
(摘自遠見天下、香海文化共同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