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黃素全攻略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陳玲芳 |2024.01.27 語音朗讀 31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眼睛是靈魂之窗,千萬別忽略眼睛的保養。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上班族幾乎每天都在用電腦,下班了想放鬆,也只想滑手機,不論追劇或打電動,長期下來,總覺得眼睛酸澀不適,身邊朋友都說「吃葉黃素就好」,但是葉黃素百百種,到底怎麼吃才有效?不妨參考營養師的「葉黃素全攻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營養師羅季怡表示,在做營養諮詢的過程中,常聽到民眾對於五花八門的葉黃素產品,有著百百種疑惑。她為大家統整一些常見問題,以QA方式,方便你我在挑選產品時作參考。Q1 聽說吃葉黃素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但什麼是黃斑部病變?又為何要補充葉黃素呢?A:黃斑部病變一般好發於五十歲以上族群、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者。如果罹患黃斑部病變,可能會有視力障礙、視野中心出現黑點或是模糊、直線看起來呈現波浪型、對顏色或對比的敏感度降低等症狀,若沒有積極接受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假設把眼睛當作是一台相機,視網膜是相機的底片,而黃斑部就是最主要的感光部位。黃斑部主要由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構成,所以想預防黃斑部病變,葉黃素的攝取很重要。葉黃素在自然界中會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兩者都是黃斑部的重要營養來源,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強化黃斑部抵抗自由基的傷害外,更具有吸收光線、過濾藍光等功能。不過,葉黃素的補充僅能「預防而非治療」。目前部分研究顯示,補充葉黃素可以增進部分視覺功能,並且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惡化機會,但是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因此,如果有任何眼睛問題,建議仍要尋求專業醫師檢查與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時機。Q2如何透過日常飲食補充葉黃素?A:葉黃素是一種天然的脂溶性胡蘿蔔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從天然食物或從額外營養素補充來獲得。而自然界中,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多以深綠色蔬菜、橘黃色蔬菜、水果為主:❶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綠花椰菜、青椒等。❷橘黃色蔬菜:黃櫛瓜、玉米、南瓜、胡蘿蔔等。❸水果:番茄、柳橙等。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六毫克葉黃素可以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而台灣衛福部建議每日不應超過三十毫克,多食無益。圖/freepikQ3市面上這麼多葉黃素,到底選哪個牌子才有用?A:葉黃素的保健食品選擇上,可以把握五大原則:❶複方優於單方複方、高含量的搭配,可使保健效果加乘,例如搭配抗氧化力強的花青素、蝦紅素等,可讓葉黃素效益更好。尤其是高劑量的花青素,不但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力,還能刺激「視紫質」的再生,避免視網膜受到藍光、紫外線的損害,並改善夜間視力。研究指出,花青素每日攝取量至少要五十毫克以上,才有保養效果。另外,選擇複方保健食品,要注意配方中不要含有β胡蘿蔔素。因為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同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在腸胃道會互相競爭吸收效果,使得吸收率下降。此外,也有研究指出,β胡蘿蔔素會增加抽菸者罹患肺癌機率,所以在挑選上應盡量避免含β胡蘿蔔素配方。❷挑選有品牌、劑量達標的葉黃素每日葉黃素攝取量,建議一天至少六毫克以上,最多不超過三十毫克。另外,「有品牌的原料,就是一種保障!」挑選使用知名品牌的原料,甚至是專利原料的葉黃素商品,較能確保原料品質。❸游離型優於酯化型葉黃素分成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較小,不需經過額外水解作用,就能被人體直接吸收。❹葉黃素搭配玉米黃素,十比二黃金比例最有感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結論,「十比二黃金比例」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添加量,會擁有最佳吸收率與效果。挑選時不妨注意,葉黃素商品是否符合黃金比例。❺有檢驗報告最安心原料與產品的檢驗,代表優良廠商對於消費地的權益與安全的用心。因此,產品如果有重金屬、農藥等檢驗報告,都可以成為挑選的指標。Q4葉黃素產品百百種,有膠囊、飲品類,更有果凍形式,到底要怎麼挑選?A:近年來隨著民眾對於眼睛保健的重視,從一般錠劑、粉包、膠囊,到比較特別的飲品、果凍、軟糖等,各種劑型都可以在市面上找到。羅季怡特別整理(詳見圖表),民眾可參考圖表內容,並依照個人喜好挑選。各種劑型的優缺點。資料來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Q5葉黃素使用上有何需要注意的事項?A: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在「飯後」食用,或是隨著有油脂的食物一起食用,吸收率會比較好。另外,為了維持黃斑部內葉黃素的濃度,至少要「連續吃三到六個月」,並且中間不能中斷,才可在體內累積,達到功效。基本上,並無研究指出葉黃素有任何危險毒性,不過嬰幼兒、孕婦、哺乳者,或有特殊疾病者若要服用,建議還是先行詢問醫師或專業醫療人員為宜。除了攝取充足的營養素來保養眼睛,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不要過度用眼,使用3C產品時,注意每三十分鐘就必須休息十分鐘,也不要在光線不足處長時間用眼,並適度做眼睛放鬆操。這些良好的用眼習慣,都能有效保健眼睛、預防疾病。「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它連接了我們與世界的色彩,因此千萬別忽略眼睛的保養。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與預防,加上飲食補充的保養,雙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羅季怡溫馨提醒。 前一篇文章 快要過年了 家庭常備藥也需要汰舊換新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隆冬已至 三大呼吸道病毒也來了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開啟睡眠之門【中醫專欄】冬季到了,台灣人該這樣進補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養眼專欄】為何視力好或高度近視,都易提早白內障?吃得好 讓排毒變成日常 作者其他文章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