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籲民眾善用5項癌症篩檢,一旦有陽性反應就應追蹤治療。圖/取自衛福部
【本報綜合報導】衛福部國健署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為降低癌症對國人及家庭的衝擊,國健署推動5癌篩檢,籲民眾及早篩出、及早治療。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今(1/23)日表示,與2022年相比,2023年癌症篩檢人次增長一成多,呼籲陽性民眾要持續追蹤並盡早就醫。
她指出,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透過定期癌症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5癌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和乳房X光攝影檢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林莉茹表示,2023年統計,癌症篩檢共481萬6000多人,相較前年增加45萬人,子宮頸抹片篩檢涵蓋範圍廣共有214萬人、糞便潛血檢查120多萬、乳房X光攝影檢查92萬、口腔黏膜檢查45萬。所有癌別的篩檢都有增長的趨勢,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愈來愈為人所知。
她表示,目前國健署統計的追陽率為84.8%,較去年增加2.8%,但仍有許多民眾篩檢出陽性後諱疾忌醫,怕對生活造成劇烈衝擊,她呼籲民眾勇於面對才能及早治療。
政府提供5項癌症公費篩檢,符合資格民眾可多加利用。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肺癌,以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另外,有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者,提供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