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 發現最古老黑洞

 |2024.01.19
370觀看次
字級
啟用於1990年的哈伯望遠鏡,在2016年拍攝的星系GN-z11。圖/取自NASA網頁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天文學家近日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黑洞,距今約130億年,據推測該天體在宇宙大爆炸4.3億年後就已形成,且質量達到太陽的160萬倍,科學家正在研究其成長速度遠超過其他黑洞的原因,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宇宙形成早期的發展情形。

最新一期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研究報告顯示,宇宙誕生後才4.3億年,這個黑洞就在所謂的「宇宙黎明」(cosmic dawn)時期猛烈吞噬其宿主星系。

哈伯看見大熊星座 未見黑洞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天文學家修爾茲(Jan Scholtz)表示,這使得此黑洞比迄今觀察到的其他大質量黑洞(massive black hole),都要早了2億年,至於這黑洞是如何有時間、如此快速地長到那麼大,將成為解釋黑洞形成原因的「下一代理論模型」,提供新資訊。

和所有黑洞一樣,這個黑洞是看不見的,只能透過附近物質慘遭吞噬時,所產生巨大爆炸的光線來偵測它,才能推知黑洞的位置與大概形狀。正是這種光線,讓韋伯太空望遠鏡跟前一代、啟用於1990年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早在2016年時,能在大熊星座(Ursa Major)發現該黑洞宿主、編號GN-z11星系。

GN-z11是當時所觀測到的最古老星系,也是最遙遠的星系,然而哈伯望遠鏡並未發現潛伏在其中心位置的黑洞。

直到2022年,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超越哈伯,成為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所公布的大量新發現,讓科學家們忙著跟上腳步。

韋伯不僅發現了GN-z11中心位置的黑洞,還發現時間和空間要再更往前回溯的星系,這些星系也比先前所想像的還要大。

根據該報告,此次發現的黑洞在所謂的「宇宙黎明」時期,就猛烈吞噬其宿主星系,一般而言,位於星系中心地帶、具備此類吞噬能力的大質量黑洞,通常要花數十億年才形成,快也得要數億年;這個黑洞在大爆炸之後迅速蓬勃發展,挑戰了科學家對這些天體龐然大物是如何形成的理解。

早期黑洞成因 恐與晚期不一樣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法國巴黎天體物理研究所(Institut d'Astrophysique de Paris)的天體物理學家夏洛(Stephane Charlot)認為,早期宇宙黑洞的形成方式,可能與較晚產生的黑洞有所不同;他指出有一種理論是該類型的黑洞起源於「特大恆星爆炸」,而特大恆星只存在於宇宙形成初期。

另一種觀點則是該黑洞是因為「緻密氣體雲直接塌陷」而產生,且一旦誕生,就能夠吞噬附近豐富的氣體,進而引發非常強勁且快速的成長期。因此,修爾茲強調有關新發現黑洞的形成,目前「無法排除任何的可能性」、「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且未來若能發現更多類似的天體,就能進一步了解宇宙形成初期的發展情形。

修爾茲希望韋伯望遠鏡及其他即將推出的望遠鏡,例如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的歐幾里得望遠鏡(Euclid),能在宇宙最初的微光中,發現更多這樣的黑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