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銀河的聲音 天文圖像譜成曲 |2024.01.15 語音朗讀 9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曲家卡斯特納將銀河系的數據譜成樂曲,並將樂譜在網路上公開,提供大家下載、演奏。圖/取自NASANASA「宇宙之聲」系列,讓星系、星座的數據化為音樂。圖/取自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官網用7種樂器演奏的〈平行線交會之處〉,讓大眾能透過雙耳體會星系之美。圖/取自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官網作曲家卡斯特納將銀河系的數據譜成樂曲,並將樂譜在網路上公開,提供大家下載、演奏。圖/取自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浩瀚的宇宙、無垠的星空,一直都是音樂家、藝術家的靈感來源;為了讓大眾用不同感官領略宇宙的奧妙,美國太空總署(NASA)2020年開始,發展「宇宙之聲」(Universe of Sound)項目,科學家把望遠鏡拍攝的數位數據化為音符,讓視障者能透過雙耳體會星系之美。如今,「宇宙之聲」進入新階段,NASA邀請加拿大作曲家卡斯特納(Sophie Kastner),利用NASA從銀河系收集而來的數據,譜寫〈平行線交會之處〉(Where Parallel Lines Converge),讓X射線、紅外線和光學視覺等數據,轉化為優美的音樂。平行線交會之處 7種樂器演奏 這首曲目集結了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錢卓拉X射線望遠鏡(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收集而來的訊號,以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鐘琴、馬林巴和鐃鈸7種樂器演奏。此作靈感,並非來自卡斯特納對銀河的印象,而是從NASA用來創造深空視覺圖像的數據生成;她表示,「這就像在寫一個基於事實改編的虛構故事」,她認為自己把太空數據,進行新的、人性化改造,例如:以鐘琴、小提琴等高音樂器,傳達黑洞的運動和螺旋感,低音單簧管、大提琴等低音樂器,呈現凝視宇宙時帶來的神祕感。卡斯特納的合作夥伴、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和史密森天文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視覺化效果製作專家阿坎德(Kimberly Arcand)說明,「我們只是將圖像進行數學映射,將這些像素轉化為可以聽到的東西」,深空望遠鏡的數據最初是由1和0組成,記錄的細節包括:能量多寡,或光子擊中望遠鏡的位置等。 高音樂器演繹黑洞 藝術結合科學剛開始,卡斯特納只負責把「宇宙之聲」的聲景轉換為樂譜,她分享:「我意識到,這個圖像還有更多故事可以說,實際上,我感覺到還有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聽到卡斯特納的作品時,阿坎德說:「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太美妙了!這讓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數據。」她回憶,將數據轉化為聲音的想法,最初來自她的同事、職涯初期即失明的天文學家迪亞茲(Wanda Diaz),他們第一個發展的感官是觸覺─利用3D列印、樂高積木等呈現,新冠疫情促使他們轉往數位,才催生出「宇宙之聲」。「其中一個成品是〈銀河中心音效〉( Galactic Center Sonification),它來自於銀河中心圖像的短聲景,與卡斯特納使用的素材相同」,阿坎德表示,可以聽到銀河系內部的400光年,那裡有黑洞、小爆炸和大量的星星,有點像人類繁忙的市中心。卡斯特納從中意識到,藝術與科學並不遙遠,「作為人類,我們總是試圖理解這個世界,藝術就是理解的方式之一」,她說:「那麼把科學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又有何不可呢?」 前一篇文章 侯敗選 責任一肩扛 下一篇文章 補足商業保險 衛福部籌設「第2層健保」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2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⑦2025.11.0803鳳凰將轉中颱 下周二雨勢最大2025.11.0804【養生百味】冬食淡素 防範疾病2025.11.0805電塔變身巨獸 奧地利新地標2025.11.0806陸航母福建艦服役 首採電磁彈射2025.11.0807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2025.11.0808高市早苗:台灣有事 日本擬行使集體自衛權2025.11.0809尼泊爾農民 古城晒稻米2025.11.0810【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43天史上最久停擺結束 美聯邦政府重啟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溢流 再淹明利村油氣需求恐續增至2050年 加劇暖化鳳凰襲台 蘇澳土石流、泥灌明利村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