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棕熊 半睡半醒努力冬眠 文/朱莉雅 |2024.01.14 語音朗讀 18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氣候暖化導致冬天不夠冷,熊難以冬眠。圖/123RF母熊為了護崽,通常會嚴格執行冬眠計畫。圖/123RF由於冬眠時間變短,熊隻往往頭昏腦脹。圖/123RF 文/朱莉雅由於全球暖化及冬季野外食物不足,不少國家都發現境內熊族難以安穩冬眠,其中西伯利亞的雄性棕熊,因為天氣太暖和及食物不足,沒有在例行的11月躲入巢穴中冬眠,直到12月中下旬仍茫然昏沉的四處遊蕩,同樣的,日本地區的熊族也出現遊蕩及侵擾民戶覓食的現象……在自然的節律下,西伯利亞的歐亞棕熊通常會在冬眠前,先儲備積累足夠的脂肪,然後在11月初選擇某一天進入洞穴,接著睡過一整個食物供應稀缺的季節(冬天),如果食物豐足,氣候也夠冷,有時熊在10月底就會進入冬眠。但去年底,似乎熊都「失眠」了。 西伯利亞位於俄羅斯中部,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區域,卻幾乎是「無人區」,到處是惡劣的條件和崎嶇的地形,是地球上最冷而有人居住的地方之一。雖極冷卻是動物天堂儘管西伯利亞的氣候十分惡劣,卻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及豐富的生物種類,一直是西伯利亞棕熊、西伯利亞東北虎,及大量馴鹿、狼和狼獾……的快樂天堂。在地球氣候尚未暖化之前,此地就具備極端氣候,冬季更以極度寒冷而聞名,平均溫度是零下15℃,每年最冷的時節是1月和2月,大約有兩到三周的時間,溫度會降到零下30~35℃,甚至曾出現零下50℃的低溫。去年冬天熊隻亂遊蕩但去年冬天此地的氣候卻不太妙,直到上個月(2023年12月)底,還有人看見西伯利亞棕熊一臉困惑茫然的四處遊蕩著,或是在巢穴周圍漫無目的徘徊及繞圈圈。推測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西伯利亞今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暖冬」,在這樣的天氣下,熊幾乎無法入睡冬眠。除了天氣太熱,食物不足也是熊無法安心冬眠的原因之一。均溫上升巢穴變潮溼2023年秋天,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接壤的阿穆爾州,出現了破紀錄的異常高溫,去年10月氣溫比平均溫度高了2℃。動物生理學家、北極大學北極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Oivind Toien說,氣溫升高很容使熊穴變得潮溼,這可能是熊「失眠」的原因之一。Toien表示:「若溼度達到一定程度,而氣溫又高於冰點,融雪會因此流進巢穴,一旦巢穴變潮溼,就會讓熊感到不舒服。」頭腦昏沉且徘徊遊蕩不少外電指出,不少西伯利亞棕熊,在今年冬天呈現「半睡半醒」狀態。阿穆爾州野生動物保護部坦言,由於2023年秋天出現異常高溫,導致熊的生理機制未能正常啟動,熊無法順利冬眠。野生動物保護部的報告中表示,西伯利亞棕熊已經儲備好了足夠的脂肪與能量,準備好好冬眠,但11月的高溫使牠們無法入睡。「在某些地區,不少熊半睡半醒的在巢穴附近走來走去,這些熊本來應該在10月底就要冬眠,但天氣太熱讓牠們『失眠』了。」失眠熊有可能不冬眠動物學家Toien也補充,近年因為熊和人類生活區域逐漸重疊,「失眠熊」已經愈來愈普遍。像是阿拉斯加部分地區的熊已經不會冬眠了,除了阿拉斯加沿海地區氣候暖和外,熊會進入城市翻找垃圾桶,如此容易取得食物的生活環境,使牠們不必刻意儲備脂肪冬眠。鑑於此,動物學家推測,也許全球暖化後,未來寒冷地區的熊有可能不再進入冬眠,「熊的習性、生活方式已經開始改變了」。好在這兩天寒流終於抵達西伯利亞,氣溫逐漸降到零度以下,甚至有可能到達零下30℃,相信這些「失眠」的熊,屆時就能好好睡一覺了。日本熊 冬天覓食現危機日本近年不斷出現大量熊侵入民宅及襲擊人類的案件,甚至被NHK國營電視台形容:2023年是日本熊襲擊事件創歷史新高的一年。主要原因就是熊找不到足夠的食物,無法儲備熱量度冬,再加上全球暖化使得「天氣太熱」,讓熊難以入眠,甚至逐漸不再冬眠。綜合日媒報導,2023年日本因熊襲擊而受傷、死亡的人數首次超過200人。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從去年4月份至12月,共有212人遭到襲擊,其中有6人在事件中喪命,創下歷史新高。NHK指出,2020年原本是近10年來熊傷人事件最嚴重的一年,該年度共有158人受傷,但2023年尚未結束,就已經打破紀錄,是歷史上熊襲擊最嚴重的一年。報導指出,近年來日本民眾在高速公路、社區,甚至是打開家門,都可能看見有熊在外面遊蕩。熊進入鬧區覓食的頻率愈來愈高,三天兩頭就傳出熊襲擊事件。而隨著冬天靠近,襲擊事件的發生頻率也愈發頻繁,人們為了自保而射殺熊的事件也日增。加上熊愛吃的日本山毛櫸,去年冬天收成極差,熊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儲備熱量,冬眠也隨之推遲,這些因為「失眠」而暴躁、焦慮的熊,也更具攻擊性。據統計,從2019年開始,每年冬天都有熊闖進農家攻擊牲畜,在熊攻擊過60多頭牛的情況下,被射殺的機率也大增。在往年,日本熊隻約在11月中旬就會進入冬眠期,但2023年11月,襲擊事件卻不見減緩,原因即在於當時僅有少數熊進入冬眠,多數熊直到12月都尚未進入冬眠。日本官方研究機構「四國研究中心」森林學家岡輝樹指出,「這些熊可能會繼續四處遊蕩,不會冬眠。」他呼籲人們抱持警戒,因為以往的12月幾乎看不到任何黑熊或棕熊,現在飢餓、不安的熊將繼續進入鬧區覓食,人熊衝突無可避免,牲畜也可能受到無預警攻擊。暖化打亂生理時鐘近年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冬天的時間也隨之縮短,熊冬眠的時間也跟著減少。動物學家發現,氣溫每升高攝氏1℃,熊便會提前3.5天離開巢穴,因而使得熊的生理時鐘大亂,熊也變得頭腦昏沉、脾氣暴躁。科學家指出,熊族與大多數冬眠動物不同,一般說來,熊族通常每年在同一時間進入冬眠,至於牠們選擇入眠的時間,則是根據天氣(溫度)和食物供應等線索,來選擇冬眠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會感受到天氣和食物的,幾乎都是雄性熊,因為熊媽媽和牠們的幼崽,絕對會遵守嚴格的冬眠規則:10月底到來時,牠們會按照計畫進入巢穴休息,直到春天才會離開。動物生理學家、北極大學北極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Oivind Toien解釋:「帶著幼崽的雌性熊,在築巢期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保護幼崽。」由於幼崽體型較小,比成年熊隻更容易受到溫度影響,加上幼熊身體能儲存的能量較少,散熱也更快,所以母熊一定會嚴格執行冬眠計畫,以免天氣突然變化,措手不及發生意外。 前一篇文章 最神奇錯覺 雪地遛2狗其實還暗藏「第3隻狗」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裸海蝶 天使外形 魔鬼食性河狸看不下去!免費為捷克蓋好一座水壩黑猩猩 會一呼百應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