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果可以吃嗎? 食農專家:有安全疑慮 |2024.01.12 語音朗讀 20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落果掉到地面有肉眼看不到的風險,除非做全套該有的安全檢測,否則不建議食用。圖為台東文旦柚災損落果。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近年大眾關心剩食、減少食物浪費議題,食農專家「韋恩的食農生活」提醒,落果有食用風險,應避免食用;顧及環保之時,將自身健康安全視為首要,才能創造雙贏。韋恩指出,民眾常認為蔬果發霉部分切掉就好、落果撿起來還可以吃,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疑似腐敗的食物最佳處理方法應是整個丟棄。他表示,導致蔬果腐敗的黴菌若出現在表面時,代表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菌絲,很可能已經遍布蔬果內部,如果只切除發霉部分,不代表內部菌絲也清除乾淨。若吃下肚太多黴菌,可能會造成黴菌性腸胃炎,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也有致癌風險(如肝癌),不可不慎。落果掉到地面有肉眼看不到的風險,除非做全套該有的安全檢測,否則正常的食品良好規範,都不建議食用,也不建議加工使用,落果風險包括酵素分解、微生物汙染及化學物質汙染。落果掉到地面有肉眼看不到的風險,除非做全套該有的安全檢測,否則不建議食用。圖/楊文昌提供韋恩表示,「酵素分解」是指落果掉在地上受到撞擊,表面的瘀傷成為微生物入侵蔬果內部的絕佳入口;撞擊也可能導致內部受傷,造成少數細胞、細胞壁破裂,細胞內部的酵素開始啟動反應,如分解或腐爛。他指出,土地是微生物的家,落果掉到土地上就沾了細菌、酵母菌、黴菌開始作用。這些微生物不僅造成腐敗,還可能產生看不見的毒素,像是常見於受傷水果中的「棒麴霉素」(Patulin),其急性、毒性症狀為腸胃道充血、出血與潰瘍,長期毒性為肝、腎臟毒性、基因毒性及致畸胎性等作用。化學物質汙染,蔬果農場地面可能有較高濃度的化學物質,落果較容易沾到,撿起來後有可能無法完全洗盡。落果有食用風險,應避免食用;顧及環保之時,將自身健康安全視為首要,才能創造雙贏。圖/freepik 前一篇文章 心家純淨蔬食 健康環保又美味 下一篇文章 【小寒節氣 0106~0120】熱熱的仙草燒茶助降火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蔬食百味】四喜烤麩【純植生活】涼拌蘆筍【賣菜郎說菜經】麻竹筍 鮮嫩正對時【點心時間】粉紅草莓大福【純植生活】冷萃雙瓜 佐鳳梨醋優格【節氣養生】冰箱裡的百寶罐 梅醋嫩薑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