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 啟用

曾博群、曹麗蕙 |2024.01.06
1545觀看次
字級
「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暨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啟用典禮,昨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這場文化盛事吸引逾三百位宗教與藝文界人士蒞臨。 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記者曾博群、曹麗蕙台北報導】「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暨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啟用典禮,昨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這場文化盛事吸引逾三百位宗教與藝文界人士蒞臨,場面歡喜溫馨。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表示,佛光山四大宗旨之首就是「以文化弘揚佛法」,雖然大師去年二月五日圓寂,但他對文化的重視、心願不能就此中斷,希望能透過台北辦公室的啟用,積極延續他的志向。

活動由星雲大師開示影片擲地有聲地掀開篇章,大師表示,佛陀本身很重視文化,以及講經、印經的功德,「法寶所在之處就有佛」,「文字的力量不可限量」,因此大師在文化上用心戮力,尤其認為佛教需要大眾化、通俗化與藝文化,他期許大家到佛光山不只要看建築、佛像,更要看文化。

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司長林清淇特地代表內政部出席與會,他致詞時表示,大師一生的志業就是推動人間佛教,「文化帶動佛法的弘傳,達到淨化人心的效果,對社會貢獻非常大。」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也前來支持,她透露文化院台北辦公室啟用提供一個更方便的地點,讓學術、藝術界,甚至國際人士均能前來對話交流,對人間佛教能有更多認識和體驗。

國寶級作家黃春明一同共襄盛舉,他特別感念當年大師鼓勵他,並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佛光山在大師引領下,文化工作比政府做得更真實、國際化走得比政府更前面,文化傳播佛法無遠弗屆,且有模有樣」。

依空法師分享,宗委會決定在台北道場五樓成立文化院辦公室後,他就大膽規畫「拈花軒」這一文化沙龍空間,呼應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當中洋溢書香、咖啡香、茶香,還有一個善知識空間,展示大師與佛光山弟子的書籍,是一個人文薈萃場域,希望未來對外開放,讓各界能舉辦座談、讀書會與藝文活動。」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特別頒發一把大型的辦公室鑰匙給依空法師,象徵辦公室啟用,現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

佛光山台北道場五樓成立的文化院辦公室裡,規畫了「拈花軒」文化沙龍空間,呼應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圖/記者曹麗蕙

佛光山文化獎 金銀便當嘉勉同仁

在啟用儀式上還特別頒發四十七座佛光山文化獎,分為貢獻獎、金便當(服務滿二十年法師)、銀便當(服務滿十年法師)、菩薩行(服務滿二十年居士)、菩提心(服務滿十年居士)、般若智(服務期表現優異居士 )等獎項,獎勵在文化院單位有傑出表現的資深員工。文化貢獻獎由佛光山文化院依空法師、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獲得。

「獎座為便當造型,是因在《人間福報》服務的出家法師,每天中午都會帶便當到總報社,晚上用電鍋蒸便當,一年三百六十五餐,福報走過二十三年,就吃了近八千四百個便當,非常不容易」依空法師表示,希望透過文化獎,感謝獲獎人長久以來對文化事業的貢獻,也寓意文化人具有堅苦卓絕的意志力,堅守文化崗位。

星雲大師文化薪傳 弘揚人間佛教

昨天活動壓軸「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由依空法師、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一同暢談星雲大師對佛教文化的薪傳、推動與貢獻。

依空法師回憶,大師喜愛寫書,文筆又快又好,常是一揮而就,無須刪減。依空法師表示,大師圓寂前曾言:「你們想念我就去看《星雲大師全集》,它是我的法身智慧所在」,依空法師說:「大師把文化傳給我們,就讓我們一起承接,讓燈燈相續。」

高希均教授則分享,自己一輩子教書寫不少文字,本行雖是經濟學專家,但寫了以大師為封面的兩本著作,大師以其一身言行,以心帶人、以心交友、以心寫字,以及以心為本,「星雲之心」的全面光輝就是慈悲和智慧。

趙怡認為,大師當初用文化來推廣人間佛教,最後成為佛光山特有的文化觀,已內化成佛光山的精神。李瑞騰則提及,大師因學佛讀遍古今經典文獻,對歷史長河有很多的體會,都有其反思及深情地面對人間社會,諸多作品中,已成了佛光山獨特的文化。

活動壓軸「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由依空法師(右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左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右一)、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左一)一同暢談星雲大師對佛教文化的薪傳、推動與貢獻。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