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研發「茶葉中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可有效鑑別境外茶或國產茶。圖/資料照片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為降低進口茶混充台灣茶販售等產地標示不實之事件發生,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研發「茶葉中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可有效鑑別境外茶或國產茶,110年11月5日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為建議檢驗方法(TFDAF0032.00),現已完成第二家檢驗單位技轉。
茶改場蘇宗振場長指出,台灣特色烏龍茶(高山茶、凍頂烏龍茶)多以青心烏龍與台茶12號(金萱)等茶樹品種產製,東南亞如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等國家,經引進台灣茶樹品種、製茶機具及製茶技術仿製生產,稱為「台式烏龍茶」,因其茶樹品種及製造手法與國產相同,故無法從品種DNA分子鑑定技術或感官品評區別高山茶或凍頂烏龍茶之產地。
蘇宗振說明,茶改場開發利用各茶葉產地因土壤中所含元素特徵及組成不同,使得茶葉中的元素種類與含量也因而具有差異特性之科學原理,透過分析不同國家產地茶葉中多種微量元素含量特徵,據以建立判別台灣茶和境外茶的鑑別技術。
茶改場強調,目前茶葉產地鑑別皆採用多重元素檢驗技術,已完成第二家檢驗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ETC)」之技術轉移,該中心前身為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所電子檢驗服務組,目前服務項目亦包含食品檢驗分析,預計19日(五)舉辦「台灣茶產地鑑別」啟動說明會;歡迎對茶葉產地鑑別有興趣或需求的茶農、茶企業前往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