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二○二三年已進入尾聲,一連串慶祝跨年及元旦迎曙光活動,適逢冬天的氣候,各地早晚氣溫明顯偏低,國健署提醒民眾,除了注意「戶外」保暖,在室內也要護心保暖抗低溫,不要透過喝酒暖身,使用電毯或暖爐時要小心,避免燙傷。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為維持身體的溫度,可運用內層保暖、外層禦寒多層次穿搭,方便隨著氣溫變化來穿脫衣物;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更要小心選擇正確抗寒方式。
調查指出,二十歲以上國人,有三成民眾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而每當氣溫驟降與天氣溼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更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大增。
因此,天冷除了要注意保暖外,也要維持四項健康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定期量測血壓,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同時,避免以下不適當的抗寒取暖行為。
「不喝酒暖身」:一般誤認喝酒可暖身,理由是酒精讓皮膚的微血管擴張,因而會有感到暖意的錯覺,但其實體內血液是離開器官後,因酒精作用的緣故,反而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
「要小心燙傷」:長者及嬰幼兒不易用言語表達,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其末梢神經感覺較為遲緩,甚至是中風患者無力翻身,皆應避免直接接觸或長時間使用電毯、暖爐、暖暖包等。建議在外層包一層毛巾或布再使用,以免忘記、造成長時間「低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