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學校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壓力下,提供獎勵措施,如校外參觀、給予獎金等,激發學生用功的動機。一些研究顯示,用金錢作為獎勵,成功地提高學生的測驗成績,但一些教育專家認為,這有如賄賂,其效果短暫,一旦獎勵停止,學生的動機會比獎勵前還低落。
華府的KEY Academy是一所為低收入、少數族裔學生設立的特許學校,在該校計畫中,學生行為良好、做家庭作業,或成績進步,可以獲得假支票,到學校設立的模擬商店,購買有羽毛裝飾的筆、動物形的鉛筆盒,或彩色橡皮等。
該校六年級女孩席萊絲華理士因成績為A,用獎金購買一個鉛筆盒,她為有鉛筆盒感到高興,但更高興的是這代表的意義,她說:「這顯示我非常用功去獲得好成績。」該校也是華府學生測驗成績最好的學校之一。
支持這種獎勵的人說,金錢獎勵最初可增強學生動機,但他們終將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而不再在意是否有獎勵。
史丹福大學一個獨立智庫所做的研究顯示,學校的獎勵措施可增進測驗分數。
另一個對俄亥俄州學校所做的研究顯示,付錢給學生,鼓勵他們通過州測驗的計畫執行後,學生測驗分數上升。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狄其表示,現金獎勵的效果是短暫的,學校應使學習更有趣,學生因而願意參與和把功課學好。
許多實驗的現金獎勵計畫是由私人捐助,一些專家懷疑這種獎勵的規模能有多大,和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