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偵測發現台南市的變異點,有部分是在農地蓋工廠。圖/台南市地政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近5年,屏東、台南衛星變異點監測通報數分別達9675件、8737件,分居全國前兩名,雖兩縣市政府都強調其中合法數量約有4、5成,但台南近半年件數增加近1倍,環團認為突顯廢棄物濫倒及農地、魚塭違法遭開發嚴重,痛批光電場、廢棄物濫倒等無限制開發,是造成變異點大增原因,「太多不該開發的土地遭開發」,連網路上都可見教導農地變更非農地的辦法,農地已逐漸在消失,應落實國土計畫。
2021、2022年
台南通報逾2600件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衛星變異點監測2019年至今累計通報案件,屏東9675件是全國最多,台南8737件居次,為六都第一。辦結量也以屏東9447最多,其次是台南7538件,台南因通報母數多,辦結率86%僅為六都第4,但不論通報量或辦結量都是六都第一。
台南市政府分析近5年通報數量,全國在2021、2022年通報數都大增,台南在這2年每年通報數也超過2600件,都是全國最多。市府積極查處下,今年通報量已下降至1620件,較去年下降4成,但環團認為台南衛星變異點監測通報件數,仍是居高不下。
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指出,前幾年通報件數增多,剛好是台南光電場設置高峰,許多農田、魚塭變成光電場,加上廢棄物亂倒情形嚴重,更有「北廢南倒」的情形發生,變異點暴增,今年件數雖較前2年減少,但不僅數量仍高,上半年843件,下半年至今再增近800件,增加近1倍。
「國土計畫是要保護土地」晁瑞光說,但許多農地甚至特農地都遭開發,「不應開發而被開發」,也沒恢復原狀,有的還合法化;網路上還可見教導農地變更非農地,以及社群充斥仲介農地投資等訊息,都可能是不當開發危機,應有效防止。
台南市地政局指出,眾多變異點中有很多合法,台南8737件就有4685件經現勘為合法,衛星監測是依據顏色、光譜來判定變異點,可能犁田後或改種作物都會因顏色不同被認為是變異點。以光電場而言,搭建時會被判定是變異點,但因是核准設置屬於合法。
學者:為子孫
做好糧食安全守護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認為,應做好糧食安全守護,針對違規變異地分類,並附上重金屬檢測數據,走向資訊透明化、AI化。台南市前市議員謝龍介認為,中央到地方缺乏統合才會這樣,「因此當發現已經慢半拍」。
中華醫大副教授黃煥彰說,政府必須對非法造成的變異點全面調查,區分好土壤及非土壤,再針對非土壤區分總類,如分爐碴、營建廢棄物或其他奇怪土壤,並呈現重金屬數據,讓資訊透明化,保障下一個買主,也守護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