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所偏鄉與所有支持單位,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共伴共好讓夢想永續飛翔。圖/台灣公益聯盟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台灣公益聯盟攜手大美生活提案所,以風土教育連結地方創生為解方,啟動「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促進學校間的資源分享與互動,落實永續教育與地方的理念,今日舉行「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發表會,共有12所學校參與,包含11所小學以及開南大學共135名師生。
台灣公益聯盟發展以小校共伴為主的永續教育平台,並發掘各校的在地特色課程,從教育創新走向教育創生。今年是發起的實驗階段,首先梳理各校特色並串連社區資源,以及連結盟校分享網絡,預計2024年進行下一階段,落實共伴、共學、共好的精神。
台灣公益聯盟創辦人鄭龍水博士表示,教育創生是將教育與地方發展視為一體,學校是社區重要的活動中心,偏鄉學校更是學習的重要場所,將社區納入學習場域,孩子們也更深入認識家鄉的美好,感謝願意關注偏鄉教育的多方力量,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偏鄉學校參與,為台灣偏鄉教育帶來全新的希望與可能。
參與成果發表會共12所學校,包括新北市的十分國小、大坪國小、五寮國小、石門國小、坪林國小、屈尺國小、東山國小、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深坑國小、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南投縣的秀峰國小,以及開南大學,現場呈現精采且結合SDGs的特色學習成果,各校師生都很興奮地熱烈交流。
南投縣鹿谷鄉秀峰國小,使用鹿谷最知名的麻竹筍,在社區理事長與社區長輩帶領下,動手做出即將失傳的古早味醬筍,24位師生由陳俊豪校長帶領一早從南投北上與會,孩子們也是第一次到台北來,感到新鮮、好奇。現場也展示獨有的大型藝術展示,呈現學習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