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送餐串聯科技 銀色大門長輩零飢餓革命

江俊亮 |2023.12.20
1380觀看次
字級
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左)與創業夥伴范曦(右)。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執行長孫士姍,唸大學時曾擔任送餐義工,意外救回一名肝昏迷的獨居阿嬤;大學畢業後她創辦「銀色大門」,與創業夥伴有一整年時間,僅象徵性地領取168元月薪,只為存錢將平台擴大,讓全台長輩得以溫飽。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系畢業的孫士姍,是新北市雙溪人,4年前自嘉義大學畢業後,就與同學范曦在嘉義創辦「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創業之後,就遇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但她說:「新冠疫情竟成為我們的優勢,因為人們待在家裡,更可以感受到不能外出的不便。」

孫士姍表示,人們在新冠疫情期間,只要被隔離幾天就很不方便了,但無法外出的獨居老人、身障人士則是長期的不便,「我們不用特別行銷,人們就可以感同身受,甚至捐款資助為獨居老人送餐。」

圖∕銀色大門提供

談起創辦「銀色大門」的因緣,孫士姍說,她大四那年讀到一本書《做討厭的事,永遠不可能成功》,深受啟發,寫下「人生如果不做就會後悔的10件事」,包括學跆拳道、詠春拳、學騎馬、當義工等,並逐一完成。

她說,自己是上網隨機加入義工行列,被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分派擔任送餐義工。笑說自己是很「雷」的人,「因為是大學生嘛,有時睡過頭而忘了送餐,讓基金會社工員急得四處找人……」談到讓長輩挨餓的糗事,孫士姍顯得過意不去。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基金會擔任送餐義工一兩個月後的某一天,她送餐到一名洗腎的獨居阿嬤家中時,阿嬤並未如往常在門口等待,但是三輪電動車卻還在,她驚覺有異,於是從窗戶望進去,發現阿嬤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嚇得她趕緊通報,將阿嬤送醫急救,「醫生說阿嬤是肝昏迷,如果再晚一步,恐怕就會釀成憾事」。

圖∕銀色大門提供

圖∕銀色大門提供

孫士姍表示,在擔任送餐義工期間,她發現許多長輩都已經臥床了,但是送去的餐點,長輩不一定咬得動,尤其許多長輩應該吃細泥狀的食物,但是「餐點是業者提供的,長輩根本沒得挑」。

「更雷的是,我經常忘了要交報表給社工員」,孫士姍笑說,自己常忘了將報表帶去給長輩簽名,無法及時反映長輩的狀況,有時因為迷路、睡過頭,想要找個代理人也難,想說若能有個APP不知該有多好。

成立「銀色大門」之後,孫士姍覺得應該將送餐服務做成數位化。幸運的是,透過友人引薦,她透過網路認識遠在美國的「技術長」,由「技術長」為平台開發一套APP系統,讓夥伴們可以追蹤有多少人在送餐、有多少份餐點已經送達。

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圖∕銀色大門提供

她說,透過這套系統媒合了單親媽媽、二度就業的退休族群、專職的外送人員,並整合規畫送餐路線、餐點選擇,獨居老人不僅可以吃到「水煮健康餐」,甚至還能吃到「北歐餐」。

孫士姍表示,她阿嬤也是平台客戶,不僅家人可以即時追蹤,也讓嫁到屏東、台南的阿姨,都能透過APP看到阿嬤今天吃什麼。「剛開始時,家人以為我在開便當店,這時他們才知道我在做什麼。」

成立後的第二年(2020年),「銀色大門」共募集到75萬7585元,但團隊能使用的行政費只有15%,她們為了擴大服務,有長達一年的時間,每人每月只象徵性的領取168元「薪水」,年終獎金也象徵性地領588元,錢都存著,只為了服務更多獨老。

圖∕銀色大門提供

2020年,「銀色大門」參加第5屆尤努斯社會創新與創業競賽、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這兩項大賽都獲得第一名,有14萬元獎金,她們都把這些經費投入獨居老人服務。如今,「銀色大門」服務已擴及11縣市,平均每月送餐超過3萬人次。

讓孫士姍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癌末的獨居阿公,住在墳墓區附近,送餐大使因體質敏感,送了幾天之後,身體因負荷不了而辭掉,她就在社群平台PO文:「有人不怕鬼嗎?有人不怕墓仔埔嗎?我們需要人送便當!」果真有人來應徵。

她說,有一個愛喝酒的獨居阿公,喝醉酒之後,跑下山來,被送餐大使發現,於是自掏腰包叫計程車送阿公回家,以免阿公發生意外。另外,有一名住在海區的長輩突然失蹤,送餐大使發現後馬上通報,每天還撥空協尋,最後警方發現這名長輩跌倒在水溝裡而往生,「我們不只是送餐,也送關懷,希望為長輩帶來溫暖與希望」。

圖∕銀色大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