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手腕操過頭,麵店業者患了「媽媽手」,騎機車打方向燈都疼痛不已。圖/中正脊椎骨科醫院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過度使用手指、手腕,即使讓手部休息也抽痛嗎?57歲的彭女做餐飲業因過度使用拇指、手腕而罹患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左手腕反覆疼痛逾20年,以前打類固醇止痛,近年效果遞減,連騎機車打方向燈都痛,經針挑手術治療,疼痛已有改善。
彭女日前就醫指出,手指痛到騎機車打方向燈都很無法忍受,暖警體恤她手腕還貼著痠痛藥布才沒開她罰單。彭女事後接受骨科醫師建議以針挑手術治療「媽媽手」。
「媽媽手」在醫學上稱「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因瑞士外科醫生弗里茨.狄奎凡於1895年詳談此症而得名。
高雄市中正脊椎骨科醫師林高田今(12/19)日表示,「媽媽手」是控制拇指運動的兩條肌腱,即外展拇長肌、伸拇短肌,因長期過度使用導致發炎。
林高田說,「媽媽手」成因及治療和板機指類似,只是不同的部位。「針挑手術」以注射針頭當成刀片,消毒及局部麻醉後刺穿皮膚,以針頭切開、放鬆增厚的第一分隔滑車腱鞘,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疼痛。
圖/中正脊椎骨科醫院提供
他指出,患者若想知道自己的疼痛是否是「媽媽手」,可以透過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Test)檢測,即是抓住大拇指包在四指內,握拳將手腕向下壓,若大拇指根部疼痛即有可能是「媽媽手」。
彭女主訴經營麵店,因為生意很好,拇指頻繁使用且常超負荷工作或負重,造成左手腕罹患「媽媽手」,每次疼痛就打類固醇求得緩解。過去1至2年發作一次,近幾年發作頻率高,尤其痛起來便無法工作,連擰乾毛巾都無法出力,近幾年打完類固醇復發時間變短,效果也遞減。
骨科醫師提醒過度使用手指或手腕應該有適度休息的時間,否則長期以同一姿勢將手部操過頭,會造成肌腱增厚及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