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生(左2)與蔡明亮導演(左1)出席衛教記者會,攜手台灣復健醫學會、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神經內科醫師,一同呼籲大眾重視斜頸症帶來的身心風險。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脖子一轉就痛、只能歪頭,小心是斜頸症惹禍!金馬影帝李康生在20歲時即發現自己罹患斜頸症,後來雖症狀好轉,卻在45歲小中風後舊疾復發,十年來飽受斜頸症之苦。
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醫師指出,斜頸症多好發於40歲後,除了脖子「歪歪的」,還會伴隨痙攣、顫抖、及中重度疼痛,日常行動因而受阻,對於情緒、社交能力亦有嚴重影響。
李康生今(7)日現身說法,表示自己不僅吃飯、騎車不便,甚至連走路還一度習慣手扶著頭部,希望矯正頸部歪斜,拍戲也深受斜頸影響,更因此患有憂鬱症。他前後看了至少五十位醫師、甚至遠赴國外求醫卻未果。
所幸,近年來在蔡明亮導演陪伴下,經過積極復健及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症狀好轉、脖子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緊繃疼痛。
陳智光說,斜頸症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肌張力不全症僅次於原發性顫抖症、巴金森氏症,是第三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斜頸症是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的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
大多數個案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病因,不過研究顯示,患者通常多於40歲後發病,且「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之高!
然而,許多患者一開始常以為只是落枕或姿勢不對而忽視,反而延誤就醫或被誤診,據統計,斜頸症患者從發作到確診平均竟需花上4至6年,這段期間內症狀可能愈發嚴重、影響生活。
超越復健診所院長王薏茜(右2)鼓勵疑似斜頸症患者,應及早就醫、進行鑑別診斷。蔡明亮導演(左1)也分享,新作《日子》便是在記錄李康生長期治療斜頸症後誕生的作品,現正於雙北、桃園地區的影院上映,同時展覽「蔡明亮的日子」亦在北師美術館展出至明年1月7日。圖/記者陳玲芳
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指出,及早治療可避免症狀惡化至失能,其中注射肉毒桿菌素可矯正頸部歪斜、大幅降低疼痛感。
吳逸如說,目前斜頸症的藥物選擇多元,口服肌肉鬆弛劑雖有舒緩效果,因作用於全身,調整劑量困難,易造成全身無力等副作用,肉毒桿菌素則可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精準放鬆受到影響的頸部肌肉。
超越復健診所院長王薏茜補充,藥物搭配復健能延長治療效果,鼓勵有疑似斜頸問題的民眾,應及早至神經內科、復健科進行鑑別診斷,盡早治療,避免影響後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