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今日登場 國際環團籲勿以核電拖延能源轉型

吳亭頤 |2023.11.30
420觀看次
字級
「無核氣候聯盟(Don't Nuke the Climate,DNtC)」發佈國際共同聲明,強調核能並非氣候解方。圖/綠盟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於今日登場,由全球多個民間反核組織組成的「無核氣候聯盟」發佈國際共同聲明,呼籲以再生能源作為因應之道,且不應再以核電混淆視聽;有國際組織指出,核能容易受到戰爭的威脅,提高軍事攻擊的風險,例如烏俄戰爭時的札波羅熱核電廠。

COP28今日登場,「無核氣候聯盟(Don't Nuke the Climate,DNtC)」發佈國際共同聲明,呼籲面對氣候變遷的當務之急,應以再生能源作為因應之道,各國須盡快採取有效的氣候行動,且不應再以核電混淆視聽,讓核電產業用未經證實的技術與虛假的承諾,拖延全球真正邁向能源轉型的進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為其成員之一,今日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會議期間,預計將有部分擁核國家偕同核工業提出「擁核方案」;無核氣候聯盟於11月15日召開線上國際論壇,澳洲、日本、德國、韓國、法國、南非、台灣等多個國家的民間代表齊聚一堂,決議共同在COP28會議前發佈國際聲明。

DNtC指出,由於成本超支與期程延宕,美國的Nuscale「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計畫終致失敗,突顯這項技術的可行性在本質上未經證實,更從未於世界上任何地方取得商業應用,也因此呼籲,面對氣候變遷的當務之急,應以非核方案作為因應之道。

國際環保組織「生態保衛」(Eco-defense)共同創辦人、「另類諾貝爾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得主斯利夫亞克(Vladimir Slivyak)指出,核能既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容易受到戰爭的威脅;日益增多的氣候變遷後果,如洪水、颶風、乾旱、熱浪或暴風雨,都為核能安全帶來巨大風險。

同時,斯利夫亞克提到,戰爭也提高了軍事攻擊的風險,就像在烏克蘭的札波羅熱核電廠所發生的那樣;在當今不穩定的世界中,核能產生了額外的放射性災害風險;它還存在核擴散的風險,因為每個民用核電廠都會產生可用於製造核爆炸裝置或髒彈的核材料,相較之下,再生能源不存在這些風險。

澳洲環保基金會(Australian Conservation Foundation)表示,若要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我們必須基於真實存在、實際可運用的技術來採取緊急行動,且我們正面對關鍵時刻,沒有條件讓核電產業用未經證實的技術與虛假的承諾,繼續虛耗時間、資源與精力。

法國的核能安全監督組織(Réaction en Chaîne Humaine)表示,核能和燃煤電廠需要大量水進行冷卻,而由於氣候危機,河流提供的水量減少且變得更加溫暖,「未來,為農業和飲用提供足夠的水將變得更加困難;我們無法承擔將水浪費在冷卻核電廠的情況。」

德國反核組織(Nukleersiz)表示,目前正在土耳其和埃及沿海建造的反應爐週邊海水溫度達到攝氏30度,在波斯灣和紅海建造的反應爐則達到35攝氏度,使得核災風險大增;她指出,核能並非暖化的解方,反而加深問題,因此各國政府應放棄核能計畫並逐步淘汰現有的核能電廠。

綠盟指出,追求淨零轉型是台灣應盡的環境責任,但不應該回頭擁抱這些老舊、昂貴且即將被淘汰的傳統核能選項,讓社會空轉;2022年核電佔全球作為發電佔比已是40年來新低,僅有9.2%,而台灣的核電佔比也僅有8.2%,已被綠電(8.3%)所超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