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元 推半導體資源循環

 |2023.11.27
24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半導體業是我國重要戰略產業且在全球具高市占優勢,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昨表示,明年將提供1億元經費鼓勵資源循環創新研發,補足後端廢棄物循環處理最後一哩路。

循環署指出,台灣半導體業產出之廢棄物可自行或委託處理,也得依經濟部或國科會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再利用管理辦法規定,申請許可再利用。為提升產業多元化循環利用,資源循環署自2019年起函頒10種定型化資源循環模式,去年參與的業者超過800家,年減廢棄物量達108萬噸。

循環署表示,正研訂《資源循環促進法》納入多元化資源循環運作模式,並提升資源使用效益,導入最適可行循環技術制度,同時考量廢棄資源最小化、資源循環最大化的精神,拓展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管道。

循環署今年輔導資源循環產業建立產業基線資料、提供碳排放分析、建構業者能力及媒合導入自動化、智慧化、低碳化轉型,明年計畫推進資源循環創新及研究的補助計畫,增加補助經費,每年從5000萬增加至1億元,將增列補助對象,除了既有對象,另增加資源循環產業,以強化扶植產業提升資源循環技術。

半導體業淨零  打群體戰

此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開始試行,美國也展開清潔競爭法案(CCA)立法,全世界新的貿易障礙正在形成。面對淨零的挑戰,產業界準備打「群體戰」,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將透過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助,打造碳盤查平台,串聯上下游產業鏈與國際廠商競爭。

隨著CBAM開始試行,今年第4季出口歐盟的產品,在明年1月要完成碳排量申報。工研院綠能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表示,CBAM具有法規強制性,已有廠商收到歐盟進口商通知,要求提供相關數據,已知上千家廠商準備中。

蔡振球表示,未來全世界比拚的是「綠色競爭力」。為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找出解決熱點及方案,應對淨零碳排趨勢挑戰,工研院去年4月推出「永續碳管理平台」,協助計算活動或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永續碳管理平台」至今已有近1400個會員,分布於電子、石化、機械和塑膠業。

科技顧問會議  下月重啟

另,睽違逾10年,行政院將於12月13日至15日重啟科技顧問會議,聚焦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淨零科技等2大主軸,預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以及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等產學界重量級人士將與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