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季風影響,境外汙染物移入,環境部今日提醒,北部、竹苗空品區及馬祖、金門為為紅色警示,所有族群應減少在戶外活動。圖/截自環境部官網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中國上海地區在昨日出現霾害現象,並在今日隨東北風逐漸影響台灣;環境部與各地方政府已提前協調燃煤電廠等大型汙染源降載減排,並將隨時監控影響情形,進一步採取各項應變作為,也呼籲民眾即時掌握空品資訊,外出時做好自我防護。
環境部表示,外島連江地區自凌晨2時起,PM2.5小時濃度即開始上升,並在上午6時達到122微克/立方米;而本島最北端的富貴角站也達到82微克/立方米。
環境部指出,目前北部地區空氣品質已經明顯受到影響,並逐漸往南擴散,預計要到25日才會減緩,但南部地區因明天風速減弱,可能造成汙染物停滯累積,影響時間可能延長。
環境部指出,昨日發現中國上海地區的霾害情形後,即通知各地方政府啟動應變機制,目前已有連江、金門及新北市成立空氣汙染防制指揮中心,執行府內跨單位應變作業;桃園、台中、南投、雲林、嘉義縣市、台南、高雄、屏東及澎湖等10縣市也成立應變小組因應。
環境部協調台電及民營電廠減少燃煤發電,統計至今日上午10時,臺中、麥寮、興達及協和等電廠降載電量合計已達1.98億度,減少硫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約116公噸,約等於新北市(160萬戶)40天所需電量造成的排放量。
環境部彙整各縣市應變作為,自昨日起中部8縣市及北北基桃4縣市即針對露天燃燒、營建工地、港區與大型排放源執行聯合稽查;竹苗、連江、澎湖、金門及宜蘭也紛紛提醒民眾注意自我防護、要求營建工地防制揚塵或工廠降載減排。
統計至今日中午,各縣市共計執行239家工廠稽查,有149家工廠配合排放減量;執行露天燃燒、餐飲業、營建工地查核共273處,道路洗掃1471公里,汽機車攔查2712輛及防護措施宣導104次等。
環境部說明,目前北部地區PM2.5濃度已有下降趨勢,但南部地區明天可能會因為風速減弱,造成汙染物停滯累積而持續影響空氣品質;環境部今天在高雄市召開跨區應變會議,針對本次境外汙染事件聚焦因應策略。
環境部強調,境外汙染移入的影響難以避免,環境部與地方政府會持續執行汙染源管制來減少本土汙染累積,也希望民眾能從減少私人車輛使用、採行環保祭祀及不露天燃燒等行為改變,一起減少汙染物產生。
環境部提醒,在空品不良的期間要注意自身防護,減少戶外活動,並可下載「環境即時通」App隨時掌握空氣品質變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