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01
來自高雄的陳佳淇大學畢業後,就到台東卑南鄉利嘉國小任教,至今已23年,從來沒想過要離開;她以打造「永遠不會畢業」的幸福教室為目標,即便是已經畢業的孩子,只要遇到挫折、想找人陪伴或商量時,都能回到校園找「第2個媽媽」。陳佳淇說:
「我要當一位永遠不會畢業的老師,希望透過教育幫助孩子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02
陳恒常曾任台北馬偕醫院總院主治醫師,同時身兼兩個醫療中心主任;57歲那年,他決定到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成為當地唯一的專職整形外科醫師。他很關注國際醫療,除了自費前往泰國、西非等地義診,今年還到烏克蘭醫治在戰火中受傷的患者。陳恒常表示:
「我想解決的不僅是患者外觀上的問題,更要治療患者受傷的心。」
03
萬芳高中歷史老師黃小萍設計「創遊學:創課+遊戲+共學」課程,讓學生用二手積木,復刻百年歷史建築,讓原本歷史教科書上死板板的課程內容「活化」起來,成為會動的建築歷史課;她希望藉此讓學生重新看待家鄉、認識自己,黃小萍說: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保護好家鄉,我相信,百年以後,處處都是文化資產。」
04
2年前,「柔道女王」連珍羚東京奧運首戰就落敗,流下失落的淚水,但今年杭州亞運,她在女子57公斤級力退衛冕軍、日本玉置桃,用金牌粉碎外界質疑;這次是她第4次站上亞運,也把東奧及亞運這2年的掙扎,化為甜美的果實。連珍羚表示:
「我希望讓大家知道,不管別人怎麼不相信你,只要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到。」
05
英國卡爾.傑克森(Carl Jackson)和露絲.傑克森(Ruth)夫婦,為了給孩子更廣泛的教育體驗,他們去年賣掉房子,買了一輛露營車,帶著3個孩子環遊歐洲,總共造訪28個國家地區,今年8月返家,剛好趕上大女兒上中學。對於這趟旅程,卡爾分享:
「我們想向孩子證明,你可以走出去並獲得美好的經歷,也不需要大量資金。」
06
80年代末,馮光遠發展出以諧諷為體、嘲弄為精神的《給我報報》,他從對紙本刊物開始,後來成為《中國時報》專欄,又進一步將「報報體」轉至電視、電影、舞台劇,架了部落格也出書,闢開政治評論新形式。馮光遠認為:
「對我來講,什麼事情,用憤怒的方式去面對也是一種,用搞笑也是一種,那為什麼不搞笑?」
07
7年來,美國非營利組織「Runway of Dreams」讓坐著輪椅、穿著義肢、唐氏症患者等「共融模特兒」站上紐約時裝周,穿著品牌為他們特製的時裝,包括側邊拉鍊運動鞋、適合輪椅者的運動服等,大方展示身上的「殘缺」。發起人沙伊爾(Mindy Scheier)認為:
「人人都想要裝扮得好看,愛美無分傷健。」
08
演員邱澤曾發行過專輯、演過電視劇,2004年因壓力及繁忙的行程,無法適應而淡出螢光幕;2008年他重回演藝圈,並到春禾劇團接受前輩郎祖筠的調教、精進演技,2018年主演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在台北電影節、金馬獎及大阪亞洲影展皆受到肯定。邱澤的座右銘是:
「草鞋無樣,愈走愈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