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殺手大腸癌 篩檢有助及早發現治療 |2023.11.18 語音朗讀 4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應定期篩檢。圖/Pexels 【本報台北訊】漫畫家蕭言中今天(18日)因大腸癌逝世。醫師提醒,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應定期篩檢,尤其發現血便、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最好就醫諮詢,早期大腸癌容易治癒,5年存活率逾9成。漫畫家蕭言中2019年確診大腸癌末期,今天逝世,享年58歲。他以單幅漫畫作品如「童話短路」打響名號,跨足劇場、主持等領域,生前最大夢想是打造漫畫之城。蕭言中於2020年獲第11屆金漫獎特別貢獻獎。圖/文化部提供大腸癌曾蟬聯10大癌症首位15年,直到今年由肺癌首度躍升第1。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大腸癌好發於60到70歲,早期息肉還小沒有症狀,從息肉開始演變成癌症,一般需要5到10年時間。當息肉發展到有腫瘤、出現症狀時,糠榮誠說明,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大便習慣改變,例如從每天1次變成一直跑廁所,等到腫瘤愈來愈大則會便秘。他提醒,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甚至流血,很多人誤以為流血是因為痔瘡,其實大腸癌是糞便帶有血跡,痔瘡是血便分開,兩者不同,另外就是健檢發現莫名其妙體重減輕,尤其男性意外有貧血狀況等,都要儘快就醫檢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降低罹癌風險。圖╱unsplash此外,大腸癌會遺傳,當父母或兄弟姊妹有息肉,風險會增加2到4倍,本身有息肉的患者,每2到3年做1次檢查,如果1等親中有人罹患大腸癌,40歲後就要篩檢,有助及早發現治療,早期大腸癌診療5年存活率逾9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補助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早期不會有症狀,最重要的不是注意症狀,而是篩檢。大腸癌是常見癌症,包括資深藝人賀一航、綜藝祖師爺豬哥亮、劇場大師李國修、余天女兒余苑綺、金馬獎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等,都因不敵大腸癌而辭世。以下為大腸直腸癌的4分期:●第一期:代表腫瘤侵犯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若是此時就診斷出大腸直腸癌,通常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即可,不一定需要進一步治療。●第二期:腫瘤會穿過腸壁的肌肉層,但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通常需要加做化學治療及追加其他療法。●第三期:指的是不論腫瘤本身是否穿過腸壁,已有周邊淋巴結的轉移。●第四期:代表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肺臟等身體其他器官。 前一篇文章 11癌別次世代基因檢測 臨床試驗藥物暫不健保給付 下一篇文章 天冷易發心肌梗塞 注意運動強度多補水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5【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全台失智症破35萬人 運動控制三高降風險弘道手作編織課 化解長者孤獨毛豆香蕉全穀雜糧 適量攝取改善失眠弱勢童居住困境 盼社會支援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