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有機生活日熱鬧登場。圖/興大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11月11日為「全國有機農業日」,中興大學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今天舉辦「2023有機生活日」活動,主題為「土土小鎮的有機慶典」,以有機小鎮為發想,規畫近百攤有機農夫市集攤位,以及有機農業五感體驗、闖關遊戲及食農教育等,引領民眾認識有機農業與日常飲食、生態保育及淨零排放的緊密關係。
「十一」組合起來代表的是「土」字,而土地是有機農業的根本,每年11月11日的「土土日」在產業界共識下,定為台灣的「有機日」。有機農業促進法實施至今,通過有機驗證面積17212公頃;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共45家已通過審認,登錄友善環境耕作面積6395公頃,合計有機及友善面積達23607公頃,占國內耕地面積3%,全年可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2.8萬公噸及農藥307公噸以上,將減排4.62萬噸CO2當量,覆蓋率在亞太鄰近國家間成績已名列前茅。
為推廣擴大有機農業,政府成立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及促進區,輔導全台3017所中小學校、162萬名學生午餐採用有機食材,輔導超市、賣場設置專櫃243處,成立16處有機農民市集。近年來台灣已陸續與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巴拉圭、印度等國家簽訂雙邊互認協議,顯見台灣有機管理與制度可以與國際接軌,有機農產品可以直接外銷至同等性國家,提升國產有機農產品海外市場能見度,穩固發展有機農業國際貿易。
興大校長詹富智表示,興大以農立校,農糧署與興大合作設立有機農業推動中心,該中心主要協助政府擬定有機農業推動政策,以及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育,過去幾年成效卓著。明年也規畫與農糧署合作成立土壤碳匯研究中心,希望利用學校碳匯、減碳相關的研究技術,協助台灣及國際社會的環境永續經營,與有機農業的推動。
有機日活動包含三大面向,一為飲食與生活:藉由有機聯合市集的行銷展售,讓消費者直接與有機農民面對面「話有機」,進而「知有機、買有機」;引領民眾實現有機生活化。
第二為藝術與生活,活動現場放映電影紀錄片《稻浪上的夢想家》,映後座談會並邀主角、池上有機米推手梁正賢與談,分享有機稻米產業現況及拍片的起心動念。
第三為生態與生活,共串聯十個相關單位共同策劃有機食農教育手作體驗課程,將生態保育的觀念轉化為平易近人的桌遊、故事及猜謎等活動,希望讓民眾能對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並落實於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