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族群 擴增至低海拔山區

 |2025.05.17
50觀看次
字級
林業署公布台灣黑熊族群分布現況,族群擴及11縣市27鄉鎮,未來在保育策略上,除了兼顧族群存續與棲地保育外,會更審慎野放風險。 圖/林業署提供

【本報台北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昨日舉行「台灣黑熊族群分布現況與保育政策」記者會,公布2011年以來的台灣黑熊監測與發現紀錄點位的統計分析,台灣黑熊的族群相對豐度(OI值),從2018年僅1.8%增長到2024年的8.9%,發現台灣黑熊族群擴增的態勢。此外,台灣黑熊的分布範圍也從11縣市17鄉鎮,擴及到11縣市27鄉鎮。

海拔500公尺以下 頻繁現蹤

林業署長林華慶昨日說,台灣黑熊族群增長趨勢明顯,在中高海拔或低海拔地區都逐漸擴增,甚至海拔500公尺以下也頻繁現蹤,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未來在保育策略上,除了兼顧族群存續與棲地保育外,也將更審慎野放風險,將人熊和平共處列為保育的首要課題。

林業署公布的統計分析,從海拔位置監測,不論是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區、或是12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地區,族群數量與分布都呈現擴增趨勢,且在部分地區愈來愈接近淺山與平地。

從海拔500公尺以下監測來看,2011年至2017年總共只有18筆,近2年每年有26至31筆,今年迄今已有16筆活動紀錄。

林華慶說,低海拔地區黑熊變多,並非「高山環境變壞,導致黑熊跑下來」,而是相對都逐漸擴增。

根據林業署監測,低海拔地區已開始有台灣黑熊繁殖族群的建立,從2018年起,全台共有60筆母子熊紀錄,其中23筆(占38%)出現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亦為族群擴張的指標之一。

林華慶表示,因應黑熊族群分布的擴張,人熊和平共處將是未來保育政策的首要目標。除了將持續與在地居民合作保育黑熊,落實食物管理,也會輔導禽場、蜂場強化圍阻設施,並運用科技及早預警黑熊入侵,協助農民打造、行銷友善黑熊農產品。

近期台灣黑熊侵擾案件頻傳,林華慶說,針對可能日益增加的侵擾案件,林業保育署也會審慎評估野放風險,除了尋求更有效的負面制約程序,也將建立更嚴謹的野放評估標準,並規畫擴充黑熊的短期與長期照養空間。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教授林良恭表示,過去台灣人總認為「台灣黑熊怕人,不會傷人」是誤解,過去少有人熊衝突事件,是因為族群數量少,但隨著族群數量增加,未來衝突事件會增加,人熊和平共處是未來保育重點。因台灣黑熊對食物的意念很強,山區居民妥善的食物管理、強化農作禽舍的柵欄圍阻設施相形重要。

專家示警 未來恐現蹤陽明山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長期監測台灣黑熊族群,他指出,黑熊數量明顯成長,光是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就有至少300隻,加上其他出沒區域,總數絕對超過500隻。近年甚至在海拔100、200公尺的低海拔地區出現,未來可能連台北陽明山也能見到黑熊蹤影。

姜博仁呼籲,登山或露營民眾應妥善管理食物與垃圾,避免引來黑熊。登山時建議配戴熊鈴或其他會發出聲響的物品作為預警,也可攜帶防熊噴霧,以降低人熊衝突風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