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集》北京煙袋斜街的黃昏

◎石計生 |2008.06.11
1199觀看次
字級

那是在一個嘈雜的嚮午到了這裡,從有點歪斜的清代就存在的煙袋斜街進入,修繕如新的石砌地板兩旁是各式商品販賣的店面與消費地點,這裡面隱藏了許多條縱深長短的胡同,我和陪同的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先走進了其中曾經是道觀的一條。看來面積不大,但本來應是中庭的地方被砌起了許多寬寬窄窄的房間,從剝落的泥牆與裸露的紅磚,可以看出是有了些年代了。不斷地有人探出頭以戒備的眼光問找誰有什麼事,當知道是清大的參訪時均表示了歡迎之意,這互動很清楚地說明了清華的田野調查不但深入而且取得了常民的信任。「而這種一個胡同內可能同時住上三、四十戶人家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其形成的歷史因素包括戰亂、文革、唐山大地震等。過去政府是鼓勵興建的,但是現在又想整頓這大雜院式混亂的空間,卻因產權不清產生了很多的爭議與抗爭。」學生解釋道。

我隨著又進入了一條更深的胡同,這裡面一個大娘正撥弄著葉子,那北京傳統(現在大概僅存於下層階級民眾)儲存準備過冬的大白菜堆積如山。表明身份後,大娘引我們參觀她胡同裡的「家」。雖然據說已經是比較好的了(有一個廚房及一個房間),但你仍然無法想像在這動輒零度以下低溫的北京,只是靠著燒煤球取暖度冬是怎樣的生活?常民的生活智慧則表現在用煤燃燒的熱蒸汽傳輸至房間的牆壁之中,保持了室內較為暖活的溫度。熟練地夾開兩層鐵蓋,翻動著煤球,把水壺放在上面,蓋上,大娘甚至彎下腰來,親自示範給我們看怎麼做。問大娘為何住在這狹小空間的胡同中呢?「一直住在這裡習慣了,小孩大了後搬出去住公寓,節日也會回來看看老人家。」在大娘家繞上一圈,完全看不到廁所,詢問之下,才知道整個胡同均用公用的衛生設備,離胡同不遠的街上。

我們道別了大娘和病到語焉不詳的她的老伴,走出了胡同,沿路守在門口的小販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和拆遷有關的故事。「像那賣鞋子的老先生,上回我們來訪問時,他憂愁地跟我們說搬離這裡後,就沒了習慣的生活和老鄰居的熟悉,所以堅決不搬。」陪同的學生邊走邊指著那低頭整理類似清代繡花鞋的老先生說。我看著他認真整理躺在一個人力木板車上的三四十雙鞋子,感覺一種隸屬於這個空間的歷史光影日常。我們走出了煙袋斜街,身後逐漸黯淡了的陽光把那老人的身影拉的長長的,沒有了煙袋的古街道,他忽然抬起頭來,以一種無法言喻的蒼涼,目送我這個從遠方來的過客,彷彿黃昏追逐星辰說,「離開,真正就是自由嗎?」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