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莊維浩
說起母親的故事,往事又像潮水一樣湧入我心。
母親生於務農的年代,從小就必須幫忙農務,在小學開始的第一天,由於母親怕生,在學校不斷哭泣,經學校通知後,外公便把母親帶回家,在當時女生「無才便是德」的觀念裡,認為小孩既然不愛念書,就在家裡幫忙,從外公當時決定的瞬間,母親從此失去了念書的機會。
自幼沒受過教育的她,雖然目不識丁,卻有無比的毅力及韌性面對生活的智慧。
父母結婚後,當時家中經濟並不好,大哥在一次流感中高燒不退,導致四肢神經萎縮,從此變為重度殘障,也失去了就學的機會。日常只要大哥身體不舒服,母親就要揹著他,一路步行到醫院,天黑了,母親的衣服也溼透了,但她還是不離病床照顧孩子,直到他退燒,安靜睡去。
童年的記憶裡,這樣的畫面不斷重複著,對我而言,母親不只是母親,更是溫柔的「超人」。
這位無所不能的超人,卻在年老時開始無法分辨時間,行為能力逐漸減退,經醫生診斷,竟是失智症的初期。從那天開始,我的超人開始逐漸變成熟悉的陌生人,我企圖想要改變一切,開始陪伴著母親一起生活。
不習慣包尿布的母親,我只好半夜起來幫忙整理尿溼的床單及褲子,不斷地提醒她要起床上廁所,因為我要保持母親的尊嚴,而這樣的情節已成為我與母親每天的拉鋸戰。
我曾抱怨與恐慌,也曾在深夜情緒崩潰地怒吼母親,母親的淚水瞬間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罪人,於是開始有想與母親一起結束生命的念頭,解脫這一切苦難。
因為我真的好怕後續生活的變化,更恐懼從此以後我真的只是她身邊的陌生人。
如今回想過去的一切,感謝母親在經歷這一切的過程中,所帶給我的生命修練。
雖然我熟悉的母親不在了,但我多了一位生命的導師,她教會我學會接受與享受一切,我不再強求改變任何已發生的事實,而是接受每個生命在不同階段的考驗洗練。
不論未來如何變化,母親變成什麼狀態模樣,在我有生之年,母子相聚一起的溫暖熱度,永遠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