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立美術館《鄉關何許》特展一隅。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嘉義市立美術館開館3周年,4日舉辦《鄉關何許》與《非日常路徑》兩大年度主題特展聯合開幕,作品包括20至80年代兩岸藝術家在動盪時局中的創作,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多媒體藝術創作,希望「用情感找回過去,用科技迎向未來」。
嘉義市立美術館表示,《鄉關何許》的主題為「在變動時代中的創造」,由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白適銘擔任策展人,以嘉義地區為空間端點,探索日治時期至戰後兩岸藝術家透過作品回應生命經驗,以及與不同群屬之間的交往關係。
《鄉關何許》展覽聚焦於藝術家如何在身分模糊、重疊的時空交錯下,作品如何突顯「故鄉」與「異鄉」的曖昧,共展出85件油畫、水墨、書法作品,歸納為「此岸彼鄉」、「時空越界」、「家園圖景」、「文化典型」、「書畫傳藝」、「雅集交遊」等六大子題,並同步展示47件珍貴實體文獻,紀錄藝術家們的生活與際遇。
《非日常路徑》由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長邱誌勇策劃,以美術館內外空間作為場域,跳脫傳統封閉空間的展陳策略,運用嘉美館的戶外庭院以及館內非典型展示空間,共構出一個漫遊美術館的觀賞路徑。
嘉義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表示,疫情考驗開啟了藝術展覽的新型態,《非日常路徑》超越傳統展覽的限制,結合虛擬平台和實體展廳,以多媒體和互動的方式呈現嘉義的藝術、文化和社區故事,也開創非典型展覽的藝術新體驗。
嘉義市長黃敏惠致詞表示,這場意義非凡的藝術盛宴,讓許多旅居海內外藝術家後代齊聚嘉美館,感謝所有藝術家的家屬、收藏家們用心保存與無私分享,讓特展呈現嘉義美術史渾厚的底蘊,也讓嘉義「畫都」交織出多元的對話關係及創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