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於近日接獲通報,有民眾至某度假酒店食用炒飯後,出現嘴唇及喉嚨刺痛、吞嚥困難等症狀,經衛生單位調查,炒飯「底部」鋪墊之葉片,鑑定為姑婆芋,應為姑婆芋之毒性成分、汙染食品所導致的中毒案件。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姑婆芋」與「芋頭」皆屬天南星科,兩者外觀極為相似,一般民眾較不易辨識。部分有毒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以辨識,且不同種類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危及性命,民眾切勿自行採摘或食用來路不明的野生植物。
「滴水法可簡單辨別姑婆芋與芋頭。」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指出,「芋頭葉上有絨毛」,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盾形葉片、葉脈不明顯,葉面葉柄交接處呈深紫色;而「姑婆芋葉面光滑」,葉子是廣卵形、基部呈心狀箭形,水珠無法凝結。
民眾若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時,應於第一時間盡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