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次基測作文的題目是:當一天的老師。試題引導說明的部分,提示學生要把試想自己是一個老師,抒發對教學的想法或做法。大部分的考生都把這個題目寫成如果我是老師,或是怎樣成為一個好老師。十五歲的孩子,應試的時候究竟在想些什麼呢?他們在揣摩老師的身份、口氣之際,或許也投射了自己對老師的期待。他們喜歡的老師典型大致如此:時常面帶微笑,要溫柔、要有幽默感,不責備、不處罰、不偏心。可以跟學生融洽相處,最好是亦師亦友。專業知識呢?這群大孩子似乎沒想這麼多。他們最想成為哪一科的老師呢?據我截至目前的觀察,體育科老師、心靈輔導老師可說是這些國中生的首選。
為什麼要當體育老師?大部分的考生赤裸裸的表示錢多事少(這當然是對體育老師的誤解),只消輕輕鬆鬆的陪學生打球玩耍,不用花什麼腦筋,何樂而不為?至於心靈輔導老師一詞,則是考生自創,我猜或有可能是受了心海羅盤這一類節目的影響。基於台灣人心墮落,國人憂鬱指數不斷攀升,想成為心靈輔導者的學生往往在文中透露自己的焦慮。青春期的不快樂,讓他們對快樂有更多的渴盼。所以心中有大志,要拯救青少年脫離苦海。而這些準心靈輔導老師,方法無他,陪學生聊天談心而已。
評閱基測作文試卷,是很嚴謹又沉重的負擔。電腦瀏覽試卷最傷眼力,一天下來,每每看得我眼冒金星,神情渙散。其中有一個考生對老師這一行的看法讓我忍俊不住,在肅靜的閱卷闈場朗聲一笑。他劈頭便抱怨,現在的小孩真難管教,不能打,也不能罵。身為導師的他,要從早到晚擔心學生出亂子,舉凡打架、作弊、抽煙……,無事不操心。他甚至像地藏王菩薩那樣,發下宏願。只是他敘述大志的文字功力,使我倒抽一口冷氣││「誰不入地獄?我入地獄。」把教育現場、教學環境比喻成地獄,對我來講可能是言之太過。對某些老師來說,可能真是如在地獄也說不定。我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在學與教的過程中,總是擁有最美好的風景。
脫離國中生活二十年了,而那些稚氣、那些飛揚的記憶,都在閱卷過程中不斷被召喚出來。如今的我,重複過著當老師的一天,平凡而真實。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