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看體育賽事 「楷模效應」助心理健康

陳玲芳 |2023.10.25
1187觀看次
字級
國外研究發現,觀看現場體育賽事,可以提高主觀幸福感的兩項主要指標,包括生活滿意度和生命價值感,並能降低孤獨感。圖為足球賽現場。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根據一項發表於2023 年初《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公共衛生前沿)》期刊研究指出,現場觀看體育賽事,可以提高幸福感,並減少孤獨感。 月初剛結束的杭州亞運,為期16天的精彩賽事台灣選手表現亮眼,你有喜歡的運動項目或支持的選手嗎?專家指出,觀看各種類型的現場體育賽事,能增加社交互動、形成族群認同和歸屬感,包括選手帶動的「楷模效應」,都有助大眾心理健康。

上述研究,由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心理與運動科學學院的學者所進行,引用7209名居住在英格蘭、年齡介於 16~85歲成人數據,這些人參加了由英國政府數字、文化、體育和娛樂部門委託進行的《Taking Part Survey(參與調查)》。結果發現,觀看現場體育賽事可以提高主觀幸福感的兩項主要指標:生活滿意度和生命價值感,並降低孤獨感。

亞運男雙麟洋配晉級8強畫面。圖/中華奧會提供

共鳴、刺激、互動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說,當我們參與大家認同的團體活動,會有種「大家都和我一樣」,去除「陌生」或「孤獨」的負向感受,讓人產生幸福感,特別在運動競賽現場的感受更明顯。

他歸納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共鳴」:看比賽相對於其他休閒活動更能引發和鄰座觀賽者的共鳴感。二是「刺激」:比賽帶有刺激的情緒,隨著過程情緒起伏較大,會刺激內分泌系統,讓腎上腺素加快分泌,使心跳加速、流汗、躁動且情緒高昂。

三是「互動」:比賽現場觀眾席有加油呼聲、波浪舞的互動,這些肢體活動能產生更多的腦內啡、多巴胺等快樂激素,選手得分後和認同團體的擊掌、擁抱等互動產生的催產素,也會讓人獲得更多幸福感。

楷模效應 增加自信

徐錦興鼓勵民眾,可多到現場觀賞運動比賽,看到選手的表現,自我效能中的「楷模效應」,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能和選手一樣,有助於增強自我信心和運動的動機。

亞運場上林郁婷拿到中華代表團史上第1面女子拳擊金牌。圖/中華奧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指出參加現場體育賽事會增加我們的「生命價值感」,是個令人振奮的結果,呼籲民眾給自己或親友一個去現場觀看體育賽事的機會,觀賞本身有助於身心健康,同時可增加社交互動。

情緒感染 樂在其中

如果家中有不愛運動的孩子,葉雅馨建議父母,引導孩子培養運動興趣前,自己要有嘗試的意願, 再則先引起好奇,為什麼成千上萬的群眾會聚在球場觀看、有啦啦隊、歡呼激動?試著邀請孩子的朋友,一起到現場觀賞運動賽事,「感動與情緒是會感染的!」陪伴孩子感受比賽的魅力,給自己和孩子一次「樂在其中」的體驗機會,有助於增加親子互動和幸福感。

圖為棒球比賽現場。圖/pexels

葉雅馨提醒,比賽總是有輸有贏,當支持的隊伍輸了,可能有沮喪、挫折等強烈負面感受,此時可和一起觀賽的人擁抱,討論比賽精彩和可惜之處,並相約下次再進場支持,「輸」往往正是學習如何「面對」及增加「調適」韌性的機會,也能建立觀賽心理健康素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