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打破「以形補形」迷思 補鈣應攝取這些食材 |2023.10.19 語音朗讀 5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流行疾病,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骨鬆危機。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國人近年雖然已經有「補鈣」存骨本的概念,但民眾深根蒂固的「以形補形」概念,往往會喪失補鈣效率。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坊間流傳喝大骨湯可以補鈣,是錯誤聯想。人體骨骼在20歲到30歲間達到骨質密度高峰,之後隨年齡增長骨質會慢慢流失。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4位,國內50歲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的比例更是男性的2倍。北醫附醫骨科部主治醫師王柏堯表示,骨鬆最擔心是引發骨折,如果長輩骨折恐增加臥床率,骨折好發於髖部、脊椎與手腕處等3個部位,其中以髖部骨折最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近期研究顯示,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1名,全世界第9名,而骨質疏鬆症病人骨折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4倍,更重要的是,根據研究,一旦出現第一次骨折,約有50%的病人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蘇秀悅表示,民眾平時應該要攝取足量的鈣質,同時得搭配有氧運動、肌力運動,最重要的是要有適當的日晒,合成身體的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平時飲食建議,每天可以吃豆腐半盒、豆乾2片,搭配高鈣食物如黑芝麻等。平時飲食建議,每天可以吃豆腐半盒、豆乾2片,搭配高鈣食物如黑芝麻等。圖/曾增勳《延伸閱讀》不喝牛奶也能補鈣 吃素食存骨本更好蘇秀悅表示,千萬不要誤信偏方,特別是以形補形,通常不會補到足夠的鈣質,另外,預防骨質疏鬆症不只是預防骨質流失,骨本的基礎建置也是非常重要。在孩子生長發育黃金期,提供孩子足夠的蛋白質及鈣質,讓孩子有足夠的原料來建置骨本,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對策。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高市:肺炎篩檢有助及早發現治療 存活率可達9成 下一篇文章 熟齡女性防天敵 營養師教正確補鈣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7【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8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9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10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颱風天別只顧搶泡麵!立秋之味: 在涼意初至處 共享豐收饗宴【中醫專欄】敬請把握一生一次的機會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養眼專欄】談青光眼的治療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