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花博公園流行館1樓舉辦的「失智月」展覽活動,打造Human Library,讓參展者至圖書館(展場)「借出」真人與其對話,以消除日常生活中對於他們的偏見或歧視。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為發掘社區潛在失智個案,台北市衛生局今年號召區長、里長共同支持「失智友善+1」行動,藉由增能教育讓里長認識失智症和資源,並透過里長向下傳播,形成社區互助的力量,成為失智者及家庭的最佳靠山。
北市衛生局副局長李碧慧表示,同時也於北市12行政區,布建特色失智友善社區,包括南港區攜手四鐵共構南港車站,建構友善交通環境;全國首創連結多元場域發展「社會處方箋」,增進失智者的社會參與,如中正區「博物館處方箋」、大安區「園藝處方箋」、大同區「古蹟處方箋」等,也結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編製「社會處方箋手札」,提供失智症家庭使用。
台北市衛生局日前在花博公園流行館1樓辦理「失智月」展覽活動,打造Human Library,讓參展者至圖書館(展場)「借出」真人與其對話,以消除日常生活中對於他們的偏見或歧視。
李碧慧說,目前台北市約有4萬多名失智者,台北市透過「跨局處合作」、「里鄰支持響應」、「社區組織共好」與「醫事團體協力」招募1千1百多家跨領域單位,成為失智友善組織,運用「看、問、留、撥」口訣,主動關懷失智者並提供協助。今年更攜手53家社區發展協會、NGO團體組成「失智友善行星群」,將失智友善種子,播種於社區夥伴關係,讓失智友善於社區中萌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今年展覽主軸為失智症照護過程中的生命故事,以「寫意人生—不同人生交匯的寶藏」做為策展主題,與天下雜誌張靜慧記者合作編採製作專刊,編輯20位失智症照顧者與失智症者之間的生命故事,呈現失智症照顧者與失智症者彼此之間在不同階段所經歷的轉捩點。
透過訪談影片及展區布置,可看見每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與北市聯醫資源的支援,同時,也藉此讓民眾得知可尋求協助的醫療識能,讓醫療端及社會資源,成為共同照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