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情深故鄉(17-17) 戰地金門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10.13 語音朗讀 4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居民領取救濟品 1960年,金門縣,居民領取救濟物資一景。該批物資是台灣基督教救濟會及天主教福利會,根據美國〈480公法〉(農業貿易發展和援助法令)向美國政府申請的救濟物資,由賑濟團體負責發送到需要援助的民眾手中。 薛培德牧師拜訪金門時(1959年3月~1960年11月),金門正處於戰地政務時期,金門縣設有戰地政務委員會,實施軍政合一的管理。戰地政務期間,軍方強化居民的軍事訓練及思想教育,整頓金門民防隊,協助軍隊進行物資運補、巡守鄉里、勞務提供等。16~55歲男子及16~35歲女子(除殘疾人士外)都須加入民防隊;未滿16歲者則編入幼獅隊,若發現陌生人則須回報長者。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金城鎮的海濱 1960年,金門縣金城鎮,地點約在海濱公園與同安渡船頭之間。丘陵被開鑿成軍事建設,士兵們便枕戈待旦駐紮於此,灘頭可見一整排的軌條寨(45度斜插的鐵軌軌條,用於防止船隻在漲潮時靠岸登陸,又稱反登陸樁)。 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金門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大陸,船隻可迅速地從廈門等處開抵金門,為阻止敵軍登陸,國軍便在沙灘上設立重重的軍事防線。隨著兩岸關係和緩,金門原先戰地般的肅殺氛圍已然散去,從前的軍事設施部分拆除,部分埋沒在荒煙蔓草間,也有的則被改建為觀光、紀念場所,記錄著金門戰時的記憶。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成群結隊的孩子們 1960年代,金門縣,一處閩南傳統建築前聚集了一群孩童,穿著的服裝宛如小號的軍服。即使是正值求學階段的孩子,在兩岸軍事對峙下同樣無法免除戰火的威脅,必須在教室裡學習反共愛國的精神,並學習如何在炮火來襲時保護自己。 民國以前,金門縣內的教育機構多為私人開設的私塾,或是由宗族聘僱老師來教書的義學,民國以後則陸續有政府設立的學校。在軍管及戰地政務時期,金門曾大力推廣義務教育,比方強迫學齡兒童入學、「一村一校」、「將軍建校」等。其目的,雖然是為了培養年輕人的反共思想及愛國精神,但無可否認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年輕一輩的識字率與教育水準,也讓金門成為當時就學率最高的縣市。 八二三炮戰期間,校園停止授課,當時政府曾安排金門的學齡兒童前往台灣本島繼續就學。戰地時期師資匱乏,除了從台灣本島延攬師資並培育本地人才之外,亦有軍援師資(現役軍士官、退職軍人等)。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民居日常景象 1960年,金門縣,當地民居一景。傳統房屋的瓦片已有部分毀壞,瓦甕、竹簍等器物隨意擺放門前,是當時金門一般人家常見的景象。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門口養雞 1960年,金門縣,傳統民宅前的日常。金門一般人家都有養雞鴨,是許多家庭重要的營養來源。養的雞常在自家門前的街道上四處遊走,餵食時會主動靠近飼主。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金門兒童的笑顏 1960年,金門縣。金門的兒童在戰地長大,習慣了高度管制的生活,然而因都市化程度低,反而享有寬廣的野外天地。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居民領取救濟品1960年,金門縣,居民領取救濟物資一景。該批物資是台灣基督教救濟會及天主教福利會,根據美國〈480公法〉(農業貿易發展和援助法令)向美國政府申請的救濟物資,由賑濟團體負責發送到需要援助的民眾手中。薛培德牧師拜訪金門時(1959年3月~1960年11月),金門正處於戰地政務時期,金門縣設有戰地政務委員會,實施軍政合一的管理。戰地政務期間,軍方強化居民的軍事訓練及思想教育,整頓金門民防隊,協助軍隊進行物資運補、巡守鄉里、勞務提供等。16~55歲男子及16~35歲女子(除殘疾人士外)都須加入民防隊;未滿16歲者則編入幼獅隊,若發現陌生人則須回報長者。金城鎮的海濱1960年,金門縣金城鎮,地點約在海濱公園與同安渡船頭之間。丘陵被開鑿成軍事建設,士兵們便枕戈待旦駐紮於此,灘頭可見一整排的軌條寨(45度斜插的鐵軌軌條,用於防止船隻在漲潮時靠岸登陸,又稱反登陸樁)。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金門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大陸,船隻可迅速地從廈門等處開抵金門,為阻止敵軍登陸,國軍便在沙灘上設立重重的軍事防線。隨著兩岸關係和緩,金門原先戰地般的肅殺氛圍已然散去,從前的軍事設施部分拆除,部分埋沒在荒煙蔓草間,也有的則被改建為觀光、紀念場所,記錄著金門戰時的記憶。成群結隊的孩子們1960年代,金門縣,一處閩南傳統建築前聚集了一群孩童,穿著的服裝宛如小號的軍服。即使是正值求學階段的孩子,在兩岸軍事對峙下同樣無法免除戰火的威脅,必須在教室裡學習反共愛國的精神,並學習如何在炮火來襲時保護自己。民國以前,金門縣內的教育機構多為私人開設的私塾,或是由宗族聘僱老師來教書的義學,民國以後則陸續有政府設立的學校。在軍管及戰地政務時期,金門曾大力推廣義務教育,比方強迫學齡兒童入學、「一村一校」、「將軍建校」等。其目的,雖然是為了培養年輕人的反共思想及愛國精神,但無可否認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年輕一輩的識字率與教育水準,也讓金門成為當時就學率最高的縣市。八二三炮戰期間,校園停止授課,當時政府曾安排金門的學齡兒童前往台灣本島繼續就學。戰地時期師資匱乏,除了從台灣本島延攬師資並培育本地人才之外,亦有軍援師資(現役軍士官、退職軍人等)。金門兒童的笑顏1960年,金門縣。金門的兒童在戰地長大,習慣了高度管制的生活,然而因都市化程度低,反而享有寬廣的野外天地。門口養雞1960年,金門縣,傳統民宅前的日常。金門一般人家都有養雞鴨,是許多家庭重要的營養來源。養的雞常在自家門前的街道上四處遊走,餵食時會主動靠近飼主。民居日常景象1960年,金門縣,當地民居一景。傳統房屋的瓦片已有部分毀壞,瓦甕、竹簍等器物隨意擺放門前,是當時金門一般人家常見的景象。《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己立立人游於藝──陳立人創作特展】禪門四聖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