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國健署教你外食兼顧健康 |2023.10.12 語音朗讀 26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民眾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以達一日建議膳食纖維攝取量。圖/邱德祥 【本報台北訊】多數民眾上班上學忙,經常性外食膳食纖維攝取量少,其中又以18歲以下攝取最為不足。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民眾在外用餐可將麵包、白麵等精製澱粉,改為地瓜或糙米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建議選擇國產產品,並且吃多種類,以餐餐有全穀的方式攝取,可降低罹患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同時幫助身體維持健康體位。不過,國健署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一日建議25至30公克膳食纖維攝取,全台民眾膳食纖維卻皆未達足夠攝取量(AI),其中以1至3歲、13至15歲、16至18歲男女攝取量最為不足,僅有建議攝取量33%至38%。林真夙指出,膳食纖維存在植物中,不易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可刺激腸胃蠕動,使糞便易於排出。圖/Unsplash英國刺絡針期刊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其他國外研究也指出,攝取足夠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21%、高血壓風險15%、心血管疾病風險29%,以及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針對民眾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林真夙建議,民眾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她說,將三餐中精製澱粉調整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即達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再搭配足夠的蔬果攝取,可達一日建議攝取量。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18歲以下青少年及幼兒族群膳食纖維攝取量明顯不足。圖/國健署提供同時,民眾若想健康攝取穀糧,林真夙也建議,可以養成「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穀」的習慣。選擇當季當地的食材,增加食材多樣性不侷限單一種類食物,每餐也應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為全穀未精製雜糧。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現國健署與全台一萬多間超商、健康餐盒及飯店業者等店家合作布點,盼民眾能在餐廳與各大通路,購買及取得融入健康穀糧的餐點。 前一篇文章 【營養專欄】更年期營養照護 下一篇文章 啟動自我修護 回到脊椎原廠設定 熱門新聞 01昆士蘭青年成長營 個個都是馴龍高手2025.10.1302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⑥2025.10.1203【詩】 寫在秋分之前2025.10.14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善因妙果2025.10.1305國道客運慘澹 運量較疫前減36%2025.10.1206貿易戰再起 美加徵中100%關稅2025.10.1207川普將訪埃及 尋求國際支持加薩和平計畫2025.10.1208花蓮光復鄉清淤 急需勺子超人2025.10.1209朝鮮閱兵式 官兵騎白馬亮相2025.10.1210馬克宏再任命勒克努 出任法總理2025.10.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眼專欄】為何視力好或高度近視,都易提早白內障?吃得好 讓排毒變成日常【聊聊心裡事】從暴怒與成癮,看見男性內在的創傷與療癒之路 梁瓊白身體力行 老後時光要精采【營養專欄】破解飲食4迷思,別被誤導啦!老後健康、快樂之道:培養興趣&調整心態